【本報訊】時下青少年發手機短訊瘋狂,行街、食飯、等人都不忘發短訊。美國一名16歲少女每日發出超過100個手機短訊,因手腕過度勞損患上腕管綜合症,需做手術在手腕韌帶??一刀。本港骨科專科醫生表示,香港有類似個案,幸大部份人病情輕微。
美國芝加哥16歲少女AnnieLevitz每日發出超過100個短訊(SMS),其後慢慢開始感到雙手手腕痛楚及麻痹,甚至無力拿東西,後來打破很多碗碟,自己及父母才意識到發生甚麼事,決定去看醫生。醫生證實她患上腕管綜合症,雙手需戴上護腕,並注射止痛藥及將會做手術。
Annie母親初時擔心女兒是腦神經出問題,對於女兒狂發短訊致病感到很憤怒。不過,Annie並沒吸取教訓,戴着護腕仍繼續沉迷發出短訊,但減至每日50個,因為發短訊已是她的社交生活。Annie正考慮轉用iPhone,希望在輕觸式屏幕上打字可減少受傷。
港單日短訊量破紀錄
本港電訊管理局資料,香港人單是在09年首11個月,收發短訊已經超過121億個,每位市民一個月平均收發超過100個短訊。其中在聖誕節、農曆新年及情人節尤其瘋狂,以今年2月14日情人節為例,收發短訊超過6,500萬個,創下有紀錄以來單日新高。
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表示,腕管綜合症是因長期做同一個動作,令手腕過度勞損引致。手腕上有一條手腕管道,當中有一條中線神經及數條筋腱,控制手指活動。當手指或筋腱過度勞損,會令手腕管道腫脹及發炎,中線神經受壓,產生麻痹、痛楚、無力;嚴重者手掌肌肉會萎縮。他指,病人或需進行腕管減壓手術,在腕管上的手腕橫向韌帶??一刀,將韌帶放鬆,增加腕管空間來減少壓力。當腕管不再腫脹時,韌帶會自然癒合。香港有類似個案,尤其近數年發短訊越來越流行,大部份人病情輕微。
高醫生又指,手機面積越小腕管綜合症的危機越大。市民可考慮轉用輕觸式屏幕手機,用手指或筆「篤」畫面。多用話語傳訊,預設指示減少按掣,或將手機放在枱面打字,減少手指用力。
避免中招
聞病心驚:會少發短訊
港人狂發SMS,更認為用觸控式螢幕可避免腕管綜合症。19歲何小姐邊行街邊發SMS,她表示有時環境嘈雜,不宜講電話,故會發SMS代替。「一日最多send50至60個,多數約人行街、食飯。」但當何小姐知道有人因狂發SMS患上腕管綜合症後,她表示:「好驚,以後會盡可能減少。」與她同行的19歲余小姐更誇張,一日狂發百多個SMS,但由於部份是轉寄,以及使用iphone,「用食指畫同埋篤」,估計不會受影響。她又說:「寫到攰,就會打電話。」
或影響言語溝通
18歲李同學一日發逾10個SMS,他認為,狂發SMS會變成一個文字上依賴,「變咗唔識同人(用說話)溝通。」21歲方先生也不太贊成常用SMS,「有時同一句說話,感受唔到對方嘅語氣,可能產生誤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