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亞債市場成資金避風港 - 貝萊德

萊德有理:亞債市場成資金避風港 - 貝萊德

轉眼間,2010年第一季就快過去,我們剛度過金融海嘯的大創傷,面對的仍是全球經濟不明朗及持續波動的投資市場。究竟有沒有兩全其美的做法,既可投資在經濟基本面較好的亞洲市場,又能分散風險?答案,可能是亞洲債券。
亞洲債券通常以投資香港、新加坡、南韓等相對成熟市場為主,並以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及中國等新興市場為輔。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尚未復元、歐洲諸國債務問題仍未解決、美國消費需求依然脆弱,均促使資金尋找「避難所」。據資金流向追蹤機構EPFRGlobal資料顯示,新興市場在3月10日一周內,錄得創新高的10億美元資金流入。亞債能成為資金避難所,原因有三:

1.數據良好復蘇步伐佳
市場預期,今年亞洲各國經濟增長平均達7%,領先全球。經歷97金融風暴後,亞洲多國政府吸取教訓,嚴控風險,令區內財政大為改善,負債水平低,兼擁有龐大盈餘及外滙儲備,以大量「彈藥」刺激經濟的結果亦漸見成效。例如台灣及南韓2月份出口分別大增32.6%及31%,中國更達45.7%。相對歐美,亞債的基本因素明顯優勝。

2.亞債成環球避險焦點
環球各國央行何時退市、如何退市,將是今年市場焦點。我們預期,股市將隨着各央行的聲明或行動而顯著波動。由於債券市場與股票的相連性一向較低,例如亞債與恒指、油價的相關性分別僅0.49及-0.01,投資組合加入亞債資產,有助於波動市分散風險。
此外,亞洲經濟數據持續改善,韓圜及馬來西亞零吉等區內貨幣已率先升值,由10個亞洲國家組成的彭博-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日圓除外)指數今年以來上升1.1%。投資者在組合中加入亞債,可平衡美元長期弱勢的潛在風險,兼享亞幣升值。

3.派息收入持續較高
無論是國家主權債券抑或企業債券,亞債債息都高於歐美國家,如南韓、印度及印尼的5年期國債分別有5、7.5及8.6厘。當然,除了派息率,債券回報亦會受債價影響,而且散戶投資亞債的渠道一向不多,有興趣者可透過基金投資一籃子的亞債。
貝萊德

亞洲債券與股票及商品的相關性低

‧布蘭特油價 與亞洲債券的5年相關系數*:-0.01
‧國際金價 與亞洲債券的5年相關系數*:+0.29
‧恒生指數 與亞洲債券的5年相關系數*:+0.49
‧標普500指數 與亞洲債券的5年相關系數*:+0.55
‧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 與亞洲債券的5年相關系數*:+0.59
‧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 與亞洲債券的5年相關系數*:+0.59
‧摩根士丹利亞洲指數 與亞洲債券的5年相關系數*:+0.62
*亞債市場是指HSBCAsianLocalBondIndex
資料來源:理柏,截至1月31日。
過往數據並不代表將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