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為按揭息率設下限,引來市場詬病,認為是干預自由市場。其實金管局為市場設限並非今日的事,任志剛年代已為按揭成數設限,以保持金融市場健康。
自由市場是香港躋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石,但換個角度,監管機構在非常時期加強監管,亦有其原因。香港情況跟美國有點類似,如政府任由自由市場運作,或會因監管不足,出現失衡。此前每當有銀行減按息,其他銀行雖回應,「按息已見底,不會跟隨。」然而,轉個頭便會見到減息情況持續。
避免銀行漠視風險
金融海嘯後,銀行要保持盈利增長,基本上沒有其他生意及得上按揭業務。對銀行業界來說,按揭是最穩陣的借貸生意。經濟尚未復蘇,銀行願意以具競爭力的按息,爭取市場份額,但這會令緩衝空間縮小。銀行不斷壓縮按揭生意的邊際利潤,難免打擊盈利,為免業績增長放緩甚至倒退,無可避免要減省成本,此舉勢必影響其他業務發展。所以政府若不出招,銀行會日趨進取,繼而漠視風險。
大家已有共識,在拆息之上加數十點子,可抵銷銀行成本。金管局設定按息下限,是要確定銀行沒有做蝕本生意,對於承造按揭的業主來說,可能少了更具吸引力的按揭息率,但對整體市場來說,則降低了風險。
樓市泡沫一旦爆破,將令整個金融體系捲進風險漩渦,金管局作為監管機構,要看全盤佈局,若金融體系受樓市波動影響,全港亦會受累。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