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新財政年度獲撥款超過2.6億元,較去年修訂預算大增107.6%、即約近1.358億元。在高逾2億元撥款中,約近63.5%,即近1.6億元,用作參加5月至10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反而推動本港政制發展的撥款僅佔2.6%,約近676萬元。有議員指,世博與政制撥款差天共地,反映政府輕視特區政制討論。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回覆議員預算案提問時解釋,撥款大增一倍,源於政府就世博事宜增撥1.2億元,令世博佔該局總撥款63.5%。而推動特區與中國其他地區聯繫、加強泛珠合作及統籌台灣合作交流問題的撥款也有增長,合共佔總撥款27.5%,約逾7,000萬元。
推動《基本法》活動也獲撥款6.4%,即逾1,000萬元,相反,對特區未來極重要的政制發展只佔總撥款2.6%,即不足700萬元,不少議員炮轟政府輕視政改問題。民主黨張文光指,從有關撥款可見,「特區政府係重視內地公關而輕視香港實際需要」。
他指,上海世博會對港人而言,遠不及政制發展重要。「政制撥款得咁少,令人好質疑,究竟政府係咪真係想政改上大家有共識,抑或冇共識都算?」
政制事務局應改名
職工盟李卓人批評,政府有意「冷處理」即將出爐的政改方案,刻意不廣泛宣傳,甚或擔心引起市民討論,觸發更多反對聲音,「政府最想冇乜市民關心,淨係交畀立法會表決就算」。他指政府將大部份資源用於世博,凸顯當局只想討好中央,諷刺該局應改名為「政制乃內地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