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降低強制拍賣門檻後果堪虞 - 張華

探針:降低強制拍賣門檻後果堪虞 - 張華

近日,中國又傳出反抗拆遷而自焚的慘劇,一名豬農燒至危殆。事件再次暴露中國式暴力拆遷的可怕後果,更可怕的是,中國傳媒一片沉默,就連剛結束的全國人大會議,也沒討論暴力拆遷及醞釀中的新拆遷條例。
網上瘋傳自焚的江蘇省江陰市養豬戶韓華賓,養有幾百頭豬。本月九日,村政府無視與韓氏簽訂了十年租地合約,下令韓須在四小時內拆毀豬舍。韓氏拒絕後,二百多名執法人員,翌早出動推土機、挖泥機等,前來拆屋。韓華賓見狀,往身上淋汽油,並掏出打火機大喊:「你們不要動了,停下來,要不我就點火了!」現場人員並沒理睬,慘劇就此發生。
過去一年,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四川、山東、北京等地,至少發生七宗類似的自焚悲劇,且近月越演越烈。一方面,去年底成都的唐福珍自焚身亡,轟動全國,要求修訂《拆遷條例》、限制政府收樓權力的呼聲強烈,國務院也加快修例步伐,出台新例意見稿,於是促使地方政府逼切地加快徵地收樓,以免受新例所限。
另方面,國內樓市高燒不退,北京市本星期二拍賣六幅土地,全部高價成交,為市政府進賬一百四十三億元。樓價如此瘋狂,地方政府收地意欲更高。
政府高價賣地給發展商,發展商向銀行貸款蓋樓,再高價售出。這種香港發展模式,政府、發展商、業主皆蒙其利,中國地方政府從香港引進這模式後,青出於藍,他們自訂法規,或漠視法例,強徵舊樓、強收土地。高地價政策下,政府庫房固然「水浸」,地方領導有錢打造更多「政績工程」,官員也可上下其手。不過,成千上萬城市居民及農民,失去家園和土地。這些事件,也為香港的發展敲響警鐘。
今日,高地價政策「鼻祖」的香港,政府提出舊樓強制拍賣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也在立法會強制通過了。顯然,此舉為地產商強制收購舊樓,打開更大的方便之門。沒錯,此案可加快舊區重建,令支持重建的舊樓業主如願以償。但同時犧牲數以萬計不願搬、不願賣樓的小業主權益,一旦落實,必遭激烈反抗。如何避免步中國的後塵呢?
若降低門檻之餘,更好地照顧小業主利益,容許他們以業權入股參與重建,分配重建後相同面積單位予他們,又或規定剩餘兩成業權的收購價,不可低於同區七年住宅的平均價等,必可得到社會更多支持。可惜,這些建議不為地產商接受,特區政府自然不會採納。難道高地價之下,真會應驗「今日中國、明日香港」的讖語!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