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政府橫衝直撞 比議而不決更恐怖 - 李平

蘋論:政府橫衝直撞 比議而不決更恐怖 - 李平

一直被批評為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特區政府,近期突然發威,在多項頗具爭議的問題上手起刀落,包括修例降低舊樓強制拍賣門檻,包括檢控在中聯辦門外示威的人士,包括早前的校園驗毒計劃、高鐵撥款等。但是,一個罔顧社會反對聲音的政府,如此強行立法、執法,如此橫衝直撞,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對香港的威脅將遠甚於一個議而不決的政府。
自特首曾蔭權在2005年發表題為「強政勵治福為民開」的施政報告後,政府的管治權威不斷受到衝擊,政治新貴任命事件、梁展文事件、生果金事件、外傭稅事件、泰國包機事件、的士加價事件等,都令曾蔭權的強政勵治成為笑柄,而所謂福為民開,也只不過是每年在財政預算案中向市民派些糖而已。
就在高官民望插水、政府管治危機頻現之際,港府似乎真的要強政勵治了,不只在立法會頤指氣使,強行通過高鐵撥款,強行修例將舊樓強制拍賣的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而且在執法方面也變得雷厲風行,快速推出校園驗毒計劃,快速檢控到中聯辦抗議異見人士劉曉波被判囚的示威者。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曾如此闡述其強政勵治理念:「我追求的強政勵治的政府,決不會是封閉式的運作,而是建基於民意,以公眾利益為依歸,廣納公眾參與政策的制訂,由此建立一個路向清晰、政策穩定、領導有力、果斷明快、高效高能的政府。」
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建基於民意」早已被拋開,「以公眾利益為依歸」成了幌子,「廣納公眾參與政策的制訂」變成擺設。高鐵選址及撥款、降低舊樓強制拍賣門檻,令公眾看到的是籠罩其上的官商勾結的烏雲,看到的是市民、小業主的利益受損;強制驗毒、檢控示威人士,令公眾看到的是學生的人權得不到尊重、示威者的權利得不到保護。
是的,市民是期望政府有所作為、強政勵治。但市民是希望在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政制改革、經濟轉型等方面,政府可以集思廣益,有規劃有步驟地推行,在短期政策方面也能夠急民之所急,絕不是允許政府野蠻施政。
港府如今推行影響甚至侵犯市民權利的強政勵治,所恃的不外乎是中央政府的撐腰和建制派議員在立法會所佔據的票數優勢,也因此將中聯辦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示威禁區,將保留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視為政制改革不可觸及的禁區。
民主的意義,不只在於票決時的少數服從多數,更在於必須尊重少數。政府施政之道,就是要在尊重市民意見及作出必要決斷之間取得平衡,既不能事事議而不決,又不能事事罔顧少數市民的意見、利益。港府近期在立法、執法方面的強政勵治,所發出的訊號是危險的。不只在經濟議題、市民經濟利益問題上,而且在政制議題、市民政治權利問題上,政府都可能橫衝直撞。如果港府在最低工資、政制改革等議題上也如此一意孤行,對香港造成的傷害將是深痛的、長遠的,輿論對此不能不有所警覺。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