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 眠 - 林夕

催 眠 - 林夕

原來有五分一港人經常失眠,原來這比例已經足以成為全球之最,我還以為每一個晚上五個人有一個失眠算是稀鬆平常。
《蘋果》的報道有這樣一段頗為文藝腔的描述:「眼見時間不斷流走,心中萬分焦急,但數了幾千隻綿羊仍無倦意……」文藝在哪?在綿羊。要數,為甚麼不數熊貓,不數海龜,而要數綿羊?數綿羊這玩意,其實是不是個傳說?睡不着覺的人,有誰真正試過數綿羊?或者只是大家都有這個講法,講多了,便好像變成民間智慧?
資深失眠者都該知道在床上太專心想睡或想任何事情,只會越想越清醒,越發不能放鬆。數綿羊即使只是在心中唸着一隻兩隻三隻,並沒有開聲,始終是心在動:哪管綿羊彷彿比山羊溫柔點,用數東西來達到沉悶效果,悶到昏睡,實在是餿主意。
想悶到昏迷,不如回想一下我們會在甚麼場合,明明是精神奕奕也變得不省人事,不就行了?從前上課時聽不及格的老師講書,任何有趣味的題目都聽到悶出鳥來,還有,看一些五分鐘都沒有一句對白的文藝電影,也真能讓人因悶而放鬆,直至睏死。那麼,在睡房中做甚麼能有類似的催眠效果?各人都有自己的悶穴吧。
我有個頗有效的良方,就是想睡的時候,開着錄播新聞台,懶在床上只聽不看那些立法會會議啦新聞發佈會啦,在一大堆耳熟能詳而沒有甚麼意義的術語中,得到反反覆覆單調的沉悶感,等同一隻隻模糊的綿羊走過,又不用勞神數算。聽着一齣齣對白不絕但說了等於沒說的悶偽電影,還要早知道結局,真有風動旗動心不動的催眠作用。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