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人情 - 陳也

街角人情 - 陳也

永利街保住了。三聯書店剛推出新書《街角人情》,記錄港島砵甸乍街以西的舊貌。照片大部份攝於1970和打後四年,當年荷李活道的唐樓群堅固得像客家土樓,我們熟悉的堅道,華麗洋房拆得八八九九,攝製隊還能抓住空檔搶拍到一些珍品。般含道的私人別墅城堡,美如骨董,西營盤一帶的華人居處,不缺懶洋洋通爽的瓦頂建築。而鴨巴甸街光漢台還是一個台的時候,家家戶戶就在空地養雞煮飯,樹影婆娑,假如不是身後一排擁有大騎樓的唐樓襯托,讀者還以為黑白照片裏的是今日的菜園村。
《街》沒有把永利街攝入鏡頭,永利街躲過了1974年後的上、西環大重建,推土機擱置三十多年後才出場,也算是命硬唐樓。書中一章由社會學家石翠華記述,殖民政府在1894年鼠疫爆發前計劃搞好華人住區的衞生,但反對甚烈的是何啟醫生(支持孫文革命最力者),認為房屋標準提高等同降低可用建築空間,令租金上揚,窮人受苦。而按資料顯示,何醫生父親和兄長從事大量物業投資。炒家自肥,是歲月無論怎麼神,也偷不走的特性。而因為塘西風月,書尾有一篇香港鴇母的論述,非常「另類」:「華籍鴇母的工作除了可以賺錢,其他情況下永遠沒有機會發揮的潛能,在妓院她們得以操練並發展。……在香港當鴇母是罕有機會,讓女子得以擔演新的角色,並重新認識自己。敢於夢想……夢想可成真,那就是香港。」未來特首不妨諗吓,如何振興活化這項本土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