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一旦心臟病發,女患者的死亡率會較男性高。法國一項研究就發現,女患者病發入院後,接受俗稱通波仔的血管成形術,以便擴張已閉塞血管的比率較低,死亡率則較男患者高兩倍,研究員指,血管成形術或可減低女患者的死亡率,建議治療方案也應男女平等。
得到的有效治療較少
法國UniversityHospitalofBesancon分析了3,500名於06至07年入院的心臟病患者資料,當中三分一是女性,平均年齡較男患者高出9歲,健康問題也較多,但心臟病發後得到的有效治療較少。她們病發入院起一個月內,因病死亡的比率較男性高出兩倍。
研究員Costanzo指,女心臟病患者死亡率較高的現象一直存在,但原因不明,曾有文獻指女性的血管較幼小,接受血管成形術的風險較高。她指,女患者發病年齡一般較大,身體情況也較差,入院後較少接受血管造影及通波仔手術來打通阻塞的心臟血管,或是引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建議治療應男女平等
另一名研究員則指,通波仔手術是以導管打通心臟閉塞的血管,並可同時放置支架,防止血管再度收窄,建議女患者也應獲得與男患者同樣的治療,以減低女患者因心臟病而死亡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