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美國總統奧巴馬沒有委任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進他的經濟班子,不然中美雙邊經濟關係早已風雲變色,反枱收場。
自從金融海嘯爆發令美國經濟大萎縮後,克魯明固然不斷狠批不負責任的金融機構及財金官員如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等。但他對中國同樣毫不客氣,多番撰寫文章指中國政府人為地壓低人民幣滙率,累積大量美元作儲備令美國房地產、金融市場出現過多資金,令利息及通脹長期偏低,催生巨大的資產泡沫,最終泡沫爆破引發金融海嘯,打殘美國及全球經濟。更令克魯明咬牙切齒的是中國在金融海嘯後依然不肯調高人民幣滙價,依然藉滙率上的優勢搶佔國際市場,擠走其他國家的競爭者,令陷於衰退的發達國家無法藉振興出口扭轉經濟困局。
前兩天,克魯明再在《紐約時報》的專欄開炮,指摘中國總理溫家寶否認人民幣幣值偏低的說法是奇談怪論(absurd),又引述研究機構資料顯示人民幣幣值其實至少偏低了兩至四成。他認為中國政府一再漠視國際社會好言相勸,不肯飲自動升值的「敬酒」;美國奧巴馬政府該拿出「罰酒」來,把中國正式列為操控貨幣國,採取一系列的懲罰性措施,例如援用七十年代尼克遜對付德國、日本的「舊橋」,向中國貨品徵收百分之二十五的入口附加稅,以反映人民幣的真實價值及限制中國貨品的入口增長。
假如克魯明不是在野而是在朝,假如克魯明入了閣成為奧巴馬的重要經濟智囊,他這種超級鷹派的觀點肯定令中國政府震怒,肯定令中美爆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貿易戰,殺傷力可能不比金融海嘯小。
儘管克魯明不過一介學者,影響不了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主旋律,但從中國總理溫家寶小心翼翼、準備周詳的回應人民幣升值問題可以看到,他跟中國政府都明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人民幣堅持不升值越來越不耐煩,大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採取大動作逼中國政府調升人民幣滙價,協助他們復蘇經濟。事實上西方各國利用零利率及巨額財政赤字兩劑重藥都無法令經濟走出泥沼,都無法讓選民感受到溫暖的經濟春天;倒是中國則風光獨好,經濟強勁反彈。不管對選民及政府官員來說,中國已開始被視為窒礙復蘇的幫兇,中國的巨額貿易盈餘已成為阻礙其他主要經濟體復蘇的明證。更何況從宏觀經濟政策而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工具既已用盡,剩下來能用的就是找外國人、外國企業算賬,限制人家出口,保障本國就業。
在這樣的民情、官意與現實下,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勢必在人民幣滙率問題上大做文章,逼中國盡快就範,逼中國多購買其他國家的貨品及服務。也許不需等到下個月的美國財政部報告,美國財金官員及其他西方大國財長就已準備來個「大合唱」,異口同聲批評人民幣滙率過低,促使中國政府要人民幣升值。若果中國來個硬碰硬不肯妥協,大規模的貿易戰將一觸即發;若果中國政府低頭,願意讓人民幣升值,金融市場包括商品、股票市場肯定大幅波動,製造新一輪的財富大轉移!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