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人大政協兩會閉幕的記者會上,在回應央視關於「經濟泡沫」提問時主動說:「我曾經講過,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貪污腐敗,足以影響社會的穩定,甚至政權的鞏固。」
這一番話顯示中共黨內高層已意識到隨着中國經濟的急速發展,貪污腐敗已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將受到窒礙。
中國的清官大都沒有好下場,這是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的常規,實在沒甚麼好大驚小怪的。董仲舒利用孔子的一套來作為帝王統治之道,儒家淪為「儒術」。自此中國的專制政治制度就被一層道德糖衣包裹着。
中共實際是壓民自肥
六十年前,中共奪得政權之後,實行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其專制的政治文化與制度及二千多年來的遺傳,說的是「為人民服務」,行的是「壓民自肥」。
正如吳思所著《潛規則──中國歷史上的進退遊戲》一書裏所說:「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是據此分配並重新調整。」
明朝大臣張居正一語中的:「人們怕那些吏,一定要賄賂那些吏,並不是指望從他們手裏撈點好處,而是怕他們禍害自己。」
古代民間流行一句諺語叫作「官斷十條路」,意謂一些案件若稍有模糊之處,官員的合法選擇詮釋就最少有十種。通常他們會選擇一種最能壓榨苦主以取得好處的詮釋。
清朝四川有一種名為「賊開花」的陋規。每當民間發生盜竊案件,地方官員不會作任何調查,而是先把被盜人家周圍的富戶指為涉嫌「窩贓戶」。關押疑犯既是地方官吏的合法權力,他們這種「查案」手法自然沒甚麼風險。那些被指為涉嫌「窩贓戶」的人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家裏無人當官,也即是說沒有後台。地方官吏就可放心地向他們敲詐勒索。於是,每報一案,往往牽連數家,「賊開花」因而得名。願意交付「贖金」的百姓,就會獲宣佈他們沒有窩贓,這叫作「洗賊名」。
事實上,中國歷朝歷代都有類似「賊開花」這種事情,只是不同地方、不同時代的官吏會有不同的手法而已。眾所周知,中共貪官之多,他們「合法地」侵害百姓的財產之頻繁,是導致六四事件及一連串維權事件的主因。
放棄專政是必然選擇
但這是否中共的問題?還是中國的專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必然產物?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強調:「要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抄、照搬別國政治制度的模式。」
當然,不去照抄、照搬別國政治制度的模式這種提法是必然正確的,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特殊性,以致需要不同的政治制度。但中國兩千多年的專制政制,已被證實是孕育貪官的最佳土壤。要脫離這種「歷史的永劫回歸」,放棄專政是無容爭辯的必然選擇。否則,中國的好官仍然會被「擺平」,貪官仍會是官場的主流勢力。
但願胡溫餘下三年的任期在政治改革能稍稍行前一步。
老徐
網絡時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