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孕婦怕看牙醫,擔心牙科治療會影響胎兒,但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孕婦若忽視嚴重牙周病或牙肉感染,可增加早產風險達三倍,研究發現牙肉發炎會產生一種有催產功效的化學物質,令孕婦在懷孕35周前生產的機會大大提高,故提醒孕婦要注意口腔疾病。
釋物質刺激宮頸收縮
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一項研究邀請了160名患有牙肉疾病、懷孕6至20周的孕婦參加,她們全部獲處方藥物治療牙患,但只有約33%人完成療程及康復,結果發現成功治療牙患的孕婦,嬰兒足月出生的比率遠高於持續有牙患的孕婦,懷孕期間一直有嚴重牙周病的婦女,早產風險較口腔健康的孕婦高三倍。
牙肉發炎會釋出一種名為prostaglandin的物質,此物質可刺激宮頸強烈收縮,具有催產的功效,令有牙周病的孕婦特別容易早產。
研究人員提醒婦女應在懷孕初期接受一次詳細的牙科檢查,一旦發現牙肉有感染發炎可及早治療;但也有婦產科專家質疑早產未必完全與口腔問題有關,因為吸煙、酗酒、營養不良等行為及飲食問題也可引致早產,這些問題很多時與口腔疾病同時出現,故難以確定牙肉感染是單純導致早產的原因,一些口腔健康良好孕婦的早產個案也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