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團結就事成,就是這理念,令本港5大證券經紀組織凝聚一起,日後在重大金融政策上為同業爭取利益。證券商協會新一屆主席蔡思聰表示,該會擬聯同4大會拜會中證監等政策機構,了解政策方向,部署業務發展。
蔡思聰稱,中小經紀在港股的市場佔有率,由高峯的40%降至近期少於14%,但每日成交額由過去數十億元勁增至600、700億元,「餅大了,貼身專業知識令中小企仍能活下去」。
CEPA3部份協議仍未落實
不過,隨着越來越多內地投資者參與買賣港股,據非正式推算,內地投資者佔總成交12%,「H股招股書列名內地人可買,但不少新股捧場客仍是他們。」因此,這是中小經紀要部署開新客源的時候。
去年,港府與商務部在政府總部,簽署CEPA補充協議6,容許香港證券公司,在廣東開設分公司推出諮詢服務。本港個別經紀行一於自行「先試先行」,在內地安排當地人簽署開戶文件,但近期被本港證監會指屬違法。
蔡思聰表示,該會將就此事向港證監了解,此事正好反映政策對業界發展重要性,「沒有內地資金買港股,港股成交會縮」,他相信是中港兩地政府不希望見到。他續說:「不要說CEPA6,CEPA3中有部份協議仍未落實。」但他不願細說,認為透過協商才能解決問題。
證券經紀組織除北上尋商機,亦計劃不定期與本港財金官員和監管機構溝通,「不一定在政策推出前後才接觸,平日多溝通,是雙贏」。
對於正在諮詢無紙化一事,蔡思聰說可局部取消,例如在中央登記至結算之間,股民最後要取回實物股票是合理。關於股民的利益,還有減交易徵費。他說,據他了解,政府不會減交易徵費。
聘專家談國策 利經紀增值
對股民好一點,不如從別處想,他說,目前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佔半邊天,經紀要增值,了解國情國策才可留住客戶。因此,該會早前聘請內地政策專家進行講解。
證券商協會成立30周年,創會者之一、有「校長」稱號李福兆將出席。蔡思聰說,過着退休生活的李福兆,對華資經紀在港發展依然十分關心,這位股壇教父希望華資經紀要齊心。
蔡思聰說,五會(證券商協會、證券學會、證券及期貨業職工會、網上經紀協會、專業財經分析及評論家協會)新春聯合團拜是一個開始,在研究政策上,由哪一個會出面發言也沒問題。
不斷學習
母親蔡陳葆心名氣大 蔡思聰自言有壓力
有個了不起母親蔡陳葆心(圖),對於剛當上證券商協會主席的蔡思聰是否有壓力?誰料蔡思聰開口先說「校長」李福兆,「沒有他,香港股市不可能有今天,香港最先買賣股票(香港會年代),只用英文,上市的也是英資,李福兆創立遠東會,華資才出頭……。」
讚李福兆助華資出頭
他說,除李福兆外,還有王啟銘等多位老前輩,他們在過去對本港證券業都做了很多事,母親當然好叻,「佢給我很多機會,我從她身上學到很多」。他自言壓力一定有,但會盡力。
40多歲蔡思聰說,11歲已在證券行幫手,但後來在美國生活10多年,雖然1995年回港重投證券業,但畢竟已離開多年,要不斷學習。
談到如何減壓,蔡思聰突說健康最重要,懂得詠春的他考慮義務開班,教會員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