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潘石屹︰商品房價量有壓力

SOHO潘石屹︰商品房價量有壓力

【本報訊】雖然中央積極收緊銀根及打擊發展商囤地,但去年京滬及番禺接連出現地王,個別發展商為保審慎形象揚言不買地王,SOHO中國(410)董事長潘石屹對於地王卻另有一番見解,指「是不是地王不重要,最重要是能不能賺錢」。
潘石屹接受訪問時透露一個關於地王的小故事,指他2007年曾計劃與萬科聯手在北京投地,雙方準備了一段日子,豈料萬科董事長王石在最後關頭退出,原因是他在電視上說過不買地王,若參與拍賣,那幅地一定成為地王,他不能食言!結果,SOHO也沒有獨自參與拍賣。

籲增土地供應紓高樓價

事隔逾兩年,潘石屹舊事重提仍有點氣,認為公司買地應向股東負責,是否地王不重要,最重要是土地能否賺錢。集團去年主要參與3次土地拍賣,其中兩次分別競投中關村及廣渠路15號地塊,鎩羽而歸,唯一成功以40億元(人民幣.下同)投得朝陽區望京地塊。
不過,市場正擔心發展商高價投地,日後高價賣樓,令到更多市民買不起樓。潘石屹承認房價高是事實,也是社會主要矛盾,但政府可以從土地供應方面着手,「中國政府有錢有地,為何不能解決這矛盾?」

續京滬尋寶聚焦大地皮

他認為,國土部最新推出《十九條》,要求70%土地用於保障性住房是極端做法,「原來保障性住房佔不到一成,一下子加到七成,商品房將大幅減少」,最重要是,當保障性住房建於商品房附近,商品房房價將難以上升,政策對商品房的價量均有壓力。
幸而SOHO以商業項目為主,不會受此政策影響,只是擔心部份住宅發展商轉向開發商業項目。雖然市況不斷變化,但潘石屹表示,今年會繼續在北京及上海浦西覓地,主要留意可大規模發展的土地,因「小小一座樓很費神」。
對於國企與民企去年連番在拍賣場上爭奪土地,SOHO參與競投廣渠路15號地塊就輸給方興地產(817),甚至有國進民退的言論。潘石屹預期,今年情況可能較去年強烈,原因是《十九條》把買地保證金調高至20%,並須於一個月內支付地價一半,一年內付清,相信具有財政實力的國企及上市公司才能夠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