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一與五區公投,前者生於廿三惡法將立,另加歷年政經凋弊;後者生於當權者強迫港人生吞假政改請君入甕,另加政府迎戰金融海嘯乏力、高樓價及八十後等民生問題叢生。非常情況,迫使港人以非常手段發聲自救。
○三七一是社運,五區公投亦是社運:前者祈以人數及聲勢迫使政府收回惡法,後者同望以高投票率確立民意,逼政權置身道德低地,妥協政改。兩者同是藉民意脅迫政權順從民意,改變初衷,均有忤逆中央、挑戰中央的意味,存在激怒中央、招致天譴的風險,在「溫和」派眼裏,該算是有違理性磋商的原則。
○三七一,是港人反對政權圖以廿三條箝制言論;五區公投,是港人反對政權繼續以假政改拖延普選,論本質,兩者均無所謂法律地位或效力,無法對政權構成任何責任。中央沒必要回應群眾承諾甚麼,大可漠視不理,獨斷獨行。
○三七一,民眾守法循規,示威不過履行法律賦予的集會權利;五區公投源出議席騰空按例補選,合資格投票者有權、亦應份參與,好好行使公民責任,投票率越高越好,兩者同樣合法合理。
○三七一,是五十萬人頂着烈日不怕勞苦,喊口號,大步走,萬人空巷,是繼六四百萬人大遊行之後又一創舉,回歸後史無前例;五區公投,也不過街頭多點論壇巡遊,投票當日還不是平日選舉的況樣,沒有暴力,蓋印投票即可,沒任何激進元素。
○三七一,曾有土共威脅解放軍必要時出動鎮壓;五區公投,亦見土共老屈公投支持者密謀港獨,天誅地滅。
○三七一,當年有人妄稱遊行目的不是反廿三,不過純然發洩民憤;五區公投,亦有人指摘是少數壞分子別有用心,妄圖挾持民意破壞和諧,同被指摘是表裏相違。
○三七一,目標是反廿三,牽涉中共眼中所謂國家安全大局穩定,港人五十萬,就夠扭轉乾坤;五區公投矢志七百萬人盡早有真普選,不過牽涉一地政制,目標為投票率過半,門檻比一般有真公投的民主國家更高,嚴格而言,可謂有緊無鬆。
○三七一前夕,泛民無法確實人數多寡,只能瞓身號召,祈求突破;五區公投未到,雖有所謂民調唱淡,但一日未到最後階段,亦未知京官土共會否失言助選,港人會否對公投漸趨開放,同樣要靠參與人士落力催谷,方知勝負。
○三七一,倘若反對寥寥,港人輸的就是彌足珍貴的言論自由;公投倘敗,反正中央由始至終都未曾想過讓步政改,輸了議席,結果亦不過如常。若然辭職議員無法歸位,亦證明選民以行動支持政改方案,泛民既崇民主,亦只有服膺民意,相比七一,公投之代價,簡直小巫見大巫。
當年七一,今日全民記憶猶新,泛民各派均視之為香港社運的里程碑,無不歌頌;今日的五區公投,不過是七一變相的延續,兩者方向一致,本質類同。既然七一頌揚至今,除了患上對中共的無以名狀、杯弓蛇影的妄想恐懼症,港人還有甚麼理由摒棄公投?
嚴櫻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