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底以試點形式,低調在港推出人民幣壽險及危疾保單的兩家本地註冊中資保險機構──中銀人壽及中國人壽(2628)姊妹機構中國人壽海外公司,據悉已於上月底停止有關人民幣保單的試點銷售,並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以協調在配合政策規範下經營。
記者:劉美儀
不過據悉,中銀人壽正醞釀下月初,再在港展開第二階段人民幣保險產品銷售,但安排不牽涉保險公司開戶及結算安排,故理論上毋須待人民銀行擴大本地商戶開立人民幣存款戶口的名單後,才能面世。
中銀:暫停因達試驗目標
由中銀香港(2388)持股51%的中銀人壽,其執行總裁蔡中虎接受查詢時確認,該公司已於上月底完成首階段人民幣保單試點的工作,並已協議即時起停止再就人民幣壽險保單報價。被問及此舉是否在監管機構壓力下的結果,他說,當初該公司在港試推人民幣壽險產品,亦已表明是在低調及有限度銷售情況下進行測試,現時已達到試驗目標,故暫停有關工作,再因應政策進程及市場空間,部署下一階段發展。
雖然試點計劃只採取被動銷售方式(僅在被查詢情況下,才向中銀香港網點客戶銷售),並無推廣宣傳,實質生意額始終有限,但他透露,測試顯示有關產品市場潛力大需求殷,因此中銀人壽計劃最快下月初,通過另一營運模式展開第二階段業務計劃,屆時在配合監管政策更清晰的前提下,冀能積極及大力推動業務,預料銷售反應將更顯著。
產品潛力大積極推動
蔡中虎沒有透露新計劃的詳情,只說現正就業務內容與保監處接觸,並通過後者與金融管理局的溝通平台進行聯繫。他指出,新的銷售計劃仍會透過銀保(bancassurance)渠道進行,但不涉及保險公司是否獲准在港開設人民幣戶口及結算問題,故毋須等有關方面的監管批准。
對於本港能否銷售人民幣計價的保單產品,金管局一直關注相關結算安排;較早前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與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會面後引述稱,金管局已向北京提交建議,擴大開設人民幣戶口的商業機構至包括保險公司。按規定,目前本港僅7個行業可把收取的人民幣現鈔存入銀行並開立人民幣戶口,但保險公司不在名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