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供$5000儲蓄保險基金16年儲194萬送子留學

月供$5000儲蓄保險基金
16年儲194萬送子留學

獨力安排兒子升學的黃女士,手頭資金不多,但希望儲夠教育費,送兒子到海外升學。專家建議將可用資金,部份分配至有保證回報的教育基金,即使風險較高的基金投資表現不如理想,亦有足夠資金作為本地大學學費。 記者:甄嘉儀 攝影:李潤芳

由於丈夫收入已用作供樓、父母家用、退休及應急錢,黃女士負責其他家庭開支,及兒子的教育儲備,月剩5000元為將來到海外升讀大學之用。「資金不多,但又希望可以做一些較穩妥的投資,令兒子日後可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能到美國或澳洲升讀大學。」

冀覓穩妥投資

黃女士想了三個方案,希望請教專家意見。「方案一:在內地開立人民幣戶口,並做定存以享較高利息。方案二:把現有10萬元,長線投資藍籌股或基金,以獲得高回報。」至於方案三,黃女士考慮購買教育基金,但對產品不太了解,擔心不切合實際需要。

-個案-
讀者:黃女士(30歲)
家庭狀況:已婚、有一個2歲半兒子
職業:物業管理
月入:2萬元
支出:1.5萬元
月剩:5000元
資產:現金10萬元
症狀:資金不足
目標:為兒子儲蓄教育費到海外升學

分析
升學地點視乎投資回報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何家驥稱,黃女士財政狀況並無太大問題,每月收支平衡,又有儲蓄習慣(圖)。「雖然有責任為兒子準備好教育經費,但並非要成為投資專家,在能力範圍內安排已可。」
假設每年通脹4%,按每年在美國及澳洲升讀大學要35萬及18萬元,16年後到美國升學4年約需262.2萬元。澳洲學制3年,16年後需101.1萬元,較美國少161.1萬元。

國內定存手續繁複

另外,何家驥不建議黃女士到國內開戶做定存,他解釋:「雖然在國內開立3個月人民幣定存息率有1.71厘,比在香港定存不足1厘高,但既然並非打算送兒子到國內升學,做人民幣定存會面對滙率的風險。」而且手續繁複。
建議將方案二及三合併,進可攻退可守,「由於資金不多,將月剩分成兩部份投資,可切合其保守穩健的投資取向。」
假設將10萬元現金,及月剩5000元其中3000元投資基金,若年回報有8%,16年後可得150.5萬元,足夠送兒子到澳洲升學。
至於餘下月剩2000元,何家驥建議月供儲蓄保險,當兒子18歲時,保證可得約43.5萬元,足夠本港大學4年學費。
如果屆時基金回報較預期理想,及儲蓄保險有非保證回報,假設額外有16.4萬元,即合共可得210.4萬元,差不多夠到美國升學。否則,應選擇到學費較低國家升學,如澳洲、加拿大或英國,在資金安排上可更鬆動。

各地大學費用資料

-假設每年通脹率4%,16年後所需-

香港
每年平均費用*:4.5萬元#
在學期:4年 總支出:33.7萬元

美國
每年平均費用*:35萬元
在學期:4年 總支出:262.2萬元

英國
每年平均費用*:26萬元
在學期:3年 總支出:146.1萬元

澳洲
每年平均費用*:18萬元
在學期:3年 總支出:101.1萬元

加拿大
每年平均費用*:20萬元
在學期:3年 總支出:112.4萬元

註:*包括學費及生活費、折算為港元計;#不包括生活費

內地存款息率

存款期:活期 息率:0.36厘
存款期:三個月 息率:1.71厘
存款期:半年 息率:1.98厘
存款期:一年 息率:2.25厘
存款期:三年 息率:3.33厘
存款期:五年 息率:3.60厘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頁

預計16年後投資回報

一筆過基金
金額:$10萬 年回報:8.0% 預計可得:$34.3萬

月供基金
金額:$3000 年回報:8.0% 預計可得:$116.2萬

月供儲蓄保險
金額:約$2000 年回報:1.66%* 預計可得:$43.5萬

合共:$194萬
註:*為保證回報

高回報揀大中華基金

何家驥建議分別將一筆過現金,及透過月供形式,長線投資一籃子股票基金,分散風險。因為亞洲區受金融海嘯影響較小,復原能力較高,市場預期區內經濟可持續增長,來年表現亮麗,建議投資大中華市場,爭取較高回報。假設投資年回報為8%,16年後,一筆過10萬元及月供3000元,共得150.5萬元。

投保免基金投資失利

儲蓄保險能保證可獲金額,如英國保誠「新生代19」,按黃女士2歲兒子投保,月供約2000元,供款16年,共供款38.5萬元,期滿保證可獲43.5萬元,年回報1.66%。除保證回報外,若紅利每年5.07厘,期滿的非保證回報有16.4萬元(表4)。雖然保證回報較低,但若基金投資回報表現不如理想,這50多萬元亦足夠在本港完成大學課程。
何家驥提醒,選擇儲蓄保險時,要留意有否投保人身故保障,即投保人在供款期內死亡,在沒有繼續供款的情況下,受保人的保證金額仍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