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有一句常常聽到的「革命語」,叫作「把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
「把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負負得正,還歷史真面目了。但事實又如何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家知。
今天,相對「文革」,中國又在做「把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的事情了。
當年被批遺臭萬年的孔夫子,突然又成了萬世師表。當年由共產黨打倒,今天由共產黨捧起,又是「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中國的「歷史」之不可信,就是因為人們老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將之顛來倒去。有時候,讀正史還不如讀野史,野史的可信程度,不一定比正史差。
經過「文革」的中國人,一定記得四川有一個惡霸地主叫劉文彩。那時候,美術學院的革命小將們製作了一組大型泥塑,名《收租院》,利用雕塑來講故事,專門控訴劉文彩,說他如何壓迫農民,大斗進小斗出,盤剝貧農,私設水牢刑堂,關押交不起租的佃戶,還強抓婦女,向他供應乳汁。《收租院》被拍成紀錄片,全國放映,無人不看。影片在二胡淒怨的配樂下,引出了革命群眾泉湧的淚水。
好了,幾十年後,到了今天,四川人民替劉文彩平反了。根據「調查」,原來劉文彩不但不是大惡霸,還是開倉濟貧的大善人,仁慈善良,猶如菩薩。當地政府還準備為他修立紀念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個叫人人咬牙切齒的大惡霸,結果卻是個感動得人熱淚盈眶的大善人。反差如此之大,猶如當年說他強迫婦女擠奶給他喝,今天的「事實」卻是他想擠奶餵婦女。這樣的歷史,顛倒了再顛倒過來又顛倒過來,玩沙漏一樣,你叫人究竟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