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凡達》在今屆奧斯卡頒獎禮中大敗而回,只得到三個次要的技術獎項不但毫不意外,反而有點高興。要是像《阿凡達》這樣內容蒼白,只有科技沒有演技的電影也成為最佳電影,奧斯卡評審的要求未免太低了吧!
我當然知道《阿凡達》在中國、香港有大量fans,據說有名人看後還感動下淚。上一回在這裏不過批評了電影一下,就有讀者來電郵為《阿凡達》平反。有的說我不懂欣賞敢於創新改革的人,有的乾脆說我看不懂電影的深意,有的說我看電影的口味奇怪,領略不到《阿凡達》的過癮之處。
跟隔幾條街的「鄰居」邁克先生相比,我看電影的口味算不上奇怪或獨特,甚至可以說有點老土。總期望電影有人味,有故事,有血肉,演員有交流。偏偏在《阿凡達》這齣史上最賣座電影卻完全看不到這些元素。電影中的角色從雙腳癱瘓的男主角到大配角薛歌妮韋花基本上無戲可演,只按既定的臉譜及次序出場,一點交流或張力都沒有。藍色外星人的喜怒哀樂、愛情、憎恨則是「話來就來」,全無鋪排起伏。
至於說創意創新,《阿凡達》的所謂創意是不計成本堆砌出來的,是巨額投資的結果,並不是真的有甚麼新點子,也不是有甚麼新的視野。三十年前佐治魯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華高斯基兄弟(Wachowskibrothers)的《Matrix》(《22世紀殺人網絡》),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才真的創意無限,提升觀眾的想像空間,教人回味再回味。
要是《阿凡達》也可以成為最佳電影,那以一塊藍布幕拍成的《戰狼300》同樣該被選為年度最佳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