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藝術節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的三台戲,專業戲迷們不免指指點點,茹素的嫌葷,嗜肉的挑剔太寡淡,酷愛唐代美女的不滿意台上盡是排骨仙,各抒己見無孔不入。饑渴的門外漢倒是心花怒放,看一齣愛一齣,甚至不惜到處放送「洋人」水平的讚美:「像《南柯記.瑤台》那麼漂亮的戲服,就算不唱不演,光讓演員穿戴整齊時裝表演一樣出來走一圈,我也覺得很好看!」真的,那個金枝公主鳳冠霞帔晃一晃,我已經禁不住喝彩,換上戎裝站在城牆與居心不良的檀蘿四太子周旋,更為其英姿心馳神往。只可惜小武旦圓桌跑得太細密,襯裏的熾烈顏色一閃而過,沒看清楚戲就演完了。
這樣說並非單打,轉彎抹角暗示戲文欠佳唱做未臻圓熟,而是誠心向猶疑的觀眾擔保,「驚住悶親」實在是個不能成立的藉口,下次再有崑劇團蒞港,應該放膽進場吸收靈氣。白先勇任藝術總監的《玉簪記》根本是小學生最佳入門,劇情妙趣唱詞清雅淺白,聽慣王菲林憶蓮的現代耳朵一定不會迷失,舞台設計也極合摩登品味,縱使沒有去到湯福特《單身男人》陣陣時裝雜誌feel的程度,那種素淨的簡約,基本上和無印良品致力推廣的審美觀如出一轍。要是它的原產地是歐陸,恐怕毋庸勞煩聯合國封為什麼「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能健康而瀟灑地於民間存活,不但黃口小兒自幼耳濡目染,潮人也甘心坐在台下膜拜。不像我們,連宣傳品印的「白先勇再次夥拍俞玖林沈豐英」,遣詞也那麼貽笑大方─又不是攜手同台演出,甲飾白素貞乙和丙飾許仙小青,怎會動用「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