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訂貨太少 豬肉商停供應大澳居民食無鮮肉

嫌訂貨太少 豬肉商停供應
大澳居民食無鮮肉

【本報訊】政府銳意將大澳打造成旅遊熱點,但村民的基本生活沒人理會,連吃新鮮豬肉也不能。大澳僅存的兩檔新鮮豬肉檔,因供應商厭棄每日訂貨不足兩隻豬,本月1日起暫停供應鮮豬。由於大澳一早已沒活牛及活雞供應,令大澳2,000居民根本「冇肉食」。
記者:陳沛冰、林社炳、梁瑞琼

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成員黃惠瓊向本報透露,大澳有兩檔新鮮豬肉檔,農曆新年前肉檔接獲批發商通知,由於運輸成本高而「冇錢賺」,本月1日起停止向大澳供應新鮮豬肉。
肉檔東主毛女士表示,上水屠房成利行上周開出三大條件,包括將批發價由每斤23元加至29.8元;每個肉檔每天落單訂貨最少要整隻鮮豬,不接受訂購半隻,每隻最少重100斤;每次調整批發價第六日起生效。由於大澳居民越來越少,肉檔沒有把握每日可售出整隻鮮豬。
黃惠瓊說,現時每斤新鮮豬零售價30多元,加價後可能高達50多元:「家買嚿豬肉返屋企煲湯都冇」,近日只吃急凍豬。很多老人院或是為長者送飯的社福機構,為了用鮮豬肉烹調,令長者有足夠營養,惟有到東涌買新鮮豬肉。「餐廳酒樓有豬肉供應,但唔知係唔係急凍豬」。
除了鮮豬肉,鮮牛肉及活雞早已絕迹大澳。黃惠瓊表示,以往大嶼山有人養牛,大澳居民會屠宰活牛出售,但近20年已沒有人劏牛。自本港爆發禽流感後,大澳亦沒有人養雞,街市雞檔結業。

求助民政署不得要領

黃惠瓊曾向大澳民政事務署求助,但不得要領,近日大澳鄉事會指會代居民發信予食物環境衞生署,希望從中協調,希望供應東涌的批發商順道供應大澳,兩者相距半小時車程。「我哋自己搭車去東涌要20多元,來回兩個鐘,居民一係年紀大,一係要搵食,根本冇可能。」
大澳居民尹志偉表示,居民要面對現實,不能苛求供應商提供與市區同等價錢鮮豬,吃貴價豬在所難免。
香港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表示,批發商要從上水屠房將豬運往碼頭,再用船運往大澳,成本高昂,「做咁耐蝕咁耐」,加價無可厚非。食環署表示,該署離島區辦事處稱,事件屬於商業活動,只能盡量協調。民政事務總署表示,已聯絡了相關部門協助。

長途跋涉
買嚿肉坐車兩小時

睇醫生時順便搭嚿鮮豬肉;買嚿豬肉要坐兩小時車。現時香港竟然出現這般落後情況。面對鮮肉供應無了期停止供應,大澳居民不管是家庭主婦、安老院舍、酒樓食肆,都要各師各法長途跋涉到區外購買新鮮豬肉。

酒樓食肆各師各法

香港家庭福利會大澳分會,每日向幾十名長者提供膳食,每周最少兩次,以新鮮豬肉煲湯給長者食用。該會社工王沛詩說,自從大澳鮮肉檔中斷新鮮豬肉供應後,同事只能在陪同長者到東涌覆診時,順道由東涌買新鮮豬肉回大澳,令有關員工在照顧長者的同時,又要負擔額外採購工作。
在大澳小本經營賣雲吞麪的簡太更一肚氣,原來她自製的雲吞,主要用料是大澳漁民供應的鮮蝦,豬肉則來自區內鮮肉檔,現時惟有每次花兩個小時,坐車到東涌超市買肉。大澳橫水渡小廚負責人楊先生坦言,區內酒樓食肆主要做遊客生意,客人點肉絲炒麪等豬肉食品,不可能因沒鮮肉而缺市。他說,區內酒樓食肆多各師各法,靠區外供應商提供鮮肉。
本報記者

居民怨氣

賣雲吞麪的簡太說,豬肉斷供後要坐兩個小時車到東涌買肉。

社工王沛詩說,現時只能在陪同長者到東涌覆診時順道買豬肉。

空有美譽
水鄉民生交通俱被忽視

大澳雖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譽,政府也有意發展該區旅遊業,但有大澳居民批評,民生問題一直被忽略。大澳文化工作室負責人黃惠瓊指,大澳有二千多名居民,長者佔大多數,康樂及醫療設施不足,「呢度係水鄉,但好少人識游水,因為呢度冇沙灘冇泳池,個海又唔適宜游。」區內只有門診服務,要進行婦科等檢查也要到東涌;雨季時水浸問題更不曾改善。
區內配套不足,對外交通也無改善。黃惠瓊指,嶼南路雖通車多年,但部份需「擴闊拉直」路段的工程仍未進行,不但影響居民出入,更擔心會釀成意外。水路方面,現時只有往返東涌及屯門的航班,班次疏且價錢貴。她批評,當局只顧利用大澳的特色發展旅遊,卻沒有關注民生問題,「搞乜活化,請顧問做研究都要幾千萬,但民生問題就冇理過。」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