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祛濕湯 孕婦咪掂

薏米祛濕湯 孕婦咪掂

從前媽媽煲藥材湯,往往從雪櫃取出各種藥材,左加右湊變成獨門湯水。不過現今女性工作家庭兩忙,方便簡單的現成湯包應運而生。今次選取了不同品牌的祛濕湯包,看看現成的湯包有否不足。

記者:謝翠玲
攝影:伍慶泉
Model:Alia@PureModels
中醫藥顧問:註冊中醫師彭明慧

祛濕合時孕婦小心

祛濕湯最合時宜,這類湯水能增加小便次數和流量,從而排走毒素,但註冊中醫彭明慧提醒,祛濕湯不宜天天飲用,過量會損傷陰液,導致陰虛。從中醫角度,脾虛濕重最常見,白朮、茯苓是常用藥材;綿茵陳、雞骨草則可去肝濕。中醫認為薏米(或稱薏苡仁)其質滑利,藥理實驗證明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有機會誘發流產,孕婦不宜。今次找來彭醫師為多款祛濕湯包作評價,為保客觀,我們只給予材料配方予彭醫師。

彭醫師:並非人人要祛濕

是否人人須祛濕?彭醫師認為有以下的徵狀的人才需要祛濕,包括疲勞倦怠乏力,感覺頭重腳重、胸悶腹脹、胃口不佳、常覺口淡無味、大便稀爛等。

茯苓湯強脾臟

位元堂出品,整體功效、成份清楚列明。整體材料平和,味道甘淡,有基本強壯脾臟、祛濕清熱之效。$28/b

成份:生薏苡仁、赤小豆、蜜棗、扁豆(炒)、粟米芯、葛根、茯苓、陳皮

醫師建議:可配白朮5錢、淮山5錢,增強健脾功效。

祛濕健胃湯感冒不宜

余仁生出品,有「懷孕、感冒和咳嗽或發燒期間要暫停服用」警告,夠細心。整體有養胃健脾,排毒化濕,幫助消化功能。$13/a

材料:扁豆、蘆根、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太子參、茯苓、蜜棗

醫師建議:蘆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服,可以澤瀉或蓮蓬代替,再加果皮1片。

毛桃湯化濕止咳

瑞益出品,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微溫,有益氣補虛、健脾化濕、止咳化痰等。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脾虛浮腫等症都合適,煲後有陣椰子香。$17.6/d

成份:五指毛桃、蜜棗

醫師建議:日常飲用加強健脾化痰,可加淮山、百合各1両、南棗5粒、南北杏各5錢、果皮1片。

牛蒡根湯升免疫力

啟泰出品,材料獨立包裝。栗子乾益氣補脾、牛蒡根祛風熱,配補肝益腎的杞子和提升免疫力的姬松茸,具固腎功效。$35.5/c

材料:蜜棗、栗子乾、姬松茸、茨實、五指毛桃、淮山、杞子、牛蒡根

醫師建議:平和補益選材,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一般人士合飲。

清補凉平和甘淡

東方紅出品,材料獨立包裝,列明各藥材功效,值得一讚。材料平和,健脾祛濕,味道甘淡,老少皆宜。$15.9/d

成份:茨實、洋薏米、蓮子、百合、玉竹、淮山、龍眼肉、雪耳

醫師建議:無特別需要加減。

合時養肝湯包

中醫認為四時之中,春屬木,而人體五臟之中,肝也屬木。春天肝病多發,多半因為濕熱導致,因此春季宜養肝護肝。

清肝明目湯

大地之作出品,平和補益,護肝明目,其中茶樹菇、雲芝等能增強免疫力,但味略甘苦。$40.9/c

材料:茶樹菇、黑靈芝片、雲芝、桑椹子、石斛、決明子、蜜棗

醫師建議:一般人士合飲,毋須加減。

姬松茸健胃湯

華潤堂出品,列明各種藥材功效,並建議加入甘笋和粟米,味道清甜。$29/e

材料:眉豆、花生、蜜棗、茶樹菇、姬松茸、淮山、薏苡仁

醫師建議:選材平和,一般人士合飲,但平肝效果稍遜,建議刪除花生,加入石決明2両。

常見湯包材料宜忌

常見的湯包材料還包括花膠、螺片、猴頭菇等,彭醫師表示基本上適合一般人士飲用,但部份人在飲用前宜多加留意。

花膠:

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懷孕前後、手術後4至5日進食,可令傷口癒合更佳;脾胃功能欠佳者、痰多濕重和感冒未癒者忌食。

猴頭菇:

健胃、補虛;年老體弱者、胃虛者食效更佳;對菌物食品過敏者慎服。

吉林人參:

延緩衰老、安神益智;屬熟參,性偏熱,不宜過量;感冒初起、食積脹痛時,都不宜服用。

鯊魚骨:

能滋補身體、抗癌消腫,沒有特別禁忌。

螺片:

滋陰養腎、清熱明目;脾胃虛寒、風寒感冒和產後忌食。

ShopList

a.余仁生(25443308)
b.位元堂(27278911)
c.一田(26941111)
d.惠康(31417059)
e.華潤堂(283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