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政府協議 定性非牟利基建港珠澳橋收費勢勁減

三地政府協議 定性非牟利基建
港珠澳橋收費勢勁減

【本報訊】打通香港與廣東西部的港珠澳大橋,三地政府日前簽署協議,大橋按內地法規管理,行車右上左落,同時大橋定性為非牟利基建,收費只能用於償還貸款及營運開支,並需盡量降低收費,因此估計,收費比之前預算的私家車收100港元還要低。
記者:呂焯均

港珠澳大橋主體大橋和隧道長29.6公里,設計使用年期120年,車速100公里,24小時通車。大橋已於去年12月動工,預計2015/16年通車。三地各自負責大橋的引入本土部份建設,大橋主體部份耗資376億元人民幣,內地出資最多,佔70億元;香港佔67.5億元;澳門最少,佔19.8億元,其餘由銀行融資。

按內地法規管理

運輸及房屋局於上月底與珠澳簽署大橋的管理架構協議,確定大橋屬非牟利基建項目,收費將完全用於償還貸款本息及支付營運開支。三地政府又同意以盡量降低收費為原則,以增加車流。當還清貸款後的營運、管理、保養等費用問題,三地政府另進行專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上報中央政府批准。
協議又列明,由於大橋主體部份位於內地水域,故日常管理必須根據內地法規執行。大橋的管理架構將由廣東方面作為召集人,再由三地政府各派代表組成聯合工作委員會,負責重要決策。三地政府又在珠海註冊成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為非牟利事業單位,負責大橋日常管理。管理局設一名局長、三名副局長及一名總工程師。局長和總工程師由三地推薦人選,由廣東提名,副局長由三方各提名一人。
若三地政府在大橋運作發生任何分歧或爭議,將通過三地協商解決,若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由各方政府再友好協商,若仍無法達成協議,則任何一地政府可將爭議提交中央法改委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決定,三地政府之間不得啟動任何訴訟。
大橋口岸實行三地三檢,三地政府分別在其轄區內建設獨立的口岸設施。
香港的口岸將建於赤鱲角機場島東面的人工島,珠海和澳門的口岸則在拱北對出的人工島。

港珠澳大橋三地最新協議

設計:
‧可用120年
‧主體大橋及隧道全長29.6公里
‧橋面闊33.1米、車速100公里、雙向6線行車

管理:
‧三地三檢
‧主體橋隧按內地法例管理
‧珠海市註冊成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三地政府有爭議要協商,不得訴訟
‧未能解決最後由北京法改委港珠澳大橋小組裁決

資料來源:運輸及房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