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研縮觀察期 有利煉油業成品油價擬加快調整

發改委研縮觀察期 有利煉油業
成品油價擬加快調整

【本報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令內地煉油企業面臨虧損。石油企業在兩會期間,呼籲將成品油調價時限,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以及時反映原油價格波動。多次表示會作出調整的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明確指出,「今年有必要調整」。 記者︰尹燕麗

周望軍表示,今年有必要對《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試行辦法)規定有關細節進行調整,其中包括社會上反映的22個工作日是否過長,不能及時反映供求關係等。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鳳起也透露,發改委確實有縮短調價周期說法,但也有顧慮,包括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對經濟影響及通脹預期。

業界籲由22天減至10天

有着民生和通脹等擔子,發改委醞釀調整相關政策實在舉步維艱。深受油價高企影響的上石化(338)董事長戎光道,繼續高呼要縮短成品油調價時限,22天的時間太長,目前成品油每噸要上調700元人民幣,才能維持5%的合理利潤,若成品油和其他產品價格沒有同時上調,公司在原油每桶80美元時,將錄虧損。
戎光道稱,自去年11月開始,發改委沒有調整應上調的成品油價格。交銀國際分析師賀煒稱,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計,原油價格應在每桶67美元,與實際的每桶81美元相去甚遠,亦即意味煉油企業正面臨虧本。

上石化:本季盈利佳

企業從國外進口原油運至國內,航程通常需要1個半月,而原油成本在裝船時已確定,發改委提出22個工作日的標準,是讓成本平均化。作為煉油企業,自然希望實時變化,時間越短,越能靈活控制成本。但賀煒指出,現行機制是有控制的調整,只要發改委不放棄干預,就算縮短至10日,意義也不大。
去年出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試行辦法的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內地成品油價格。
談及上石化業績,戎光道指,首季化工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有較大的升幅,產能較2009年同期升1.5倍,預計首季公司盈利水平將會遠超去年同期。不過,首季的原油成本亦較去年同期升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