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伊拉克美軍拆彈專家的《拆彈雄心》,在奧斯卡大豐收,但之前是非不少。美國陸軍中士薩維爾(JeffreyS.Sarver)指控電影抄襲他的個人經歷,要求索償,有真正拆彈家認為拆彈生涯很簡單,就是要「保住性命」。
薩維爾在伊戰中擔任拆彈員,他2005年接受《花花公子》訪問,講述服役故事,當時作者就是《拆彈雄心》編劇博爾(MarkBoal)。博爾把薩維爾在伊拉克經歷搬字過紙,卻未得他同意,因此入稟控告影片發行商侵權。
《拆彈雄心》被指偏離現實
除了抄襲外,《拆彈雄心》也被指偏離現實,和真正拆彈專家經歷不同。負責伊拉克拆彈的軍士長弗林(KieranFlynn)說,他們多數在遠距離下,用機械人拆彈,不像電影中形容得那麼近。《拆彈雄心》主角依賴本能拆彈,性格上也相當衝動,但拆彈專家工作似科學家,做事不帶感情,有很強分析性。
美軍爆炸品處理小組歷史悠久,二戰時已經大派用場,事至今日,工作範圍極廣,包括保護總統和保衞核武器。拆彈專家工作可怕嗎?弗林說:「我們太過專心拆彈,已忘掉恐懼。」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電影和真實戰爭不同之處
‧拆彈專家多數在遠距離下,用機械人拆彈,不像電影中形容得那麼近
‧電影主角James依賴本能拆彈,但真正拆彈專家有很強分析性,做事不帶感情
‧美軍2004年在伊拉克穿三沙迷彩軍服,不是電影中的美軍戰鬥制服ACU
‧美軍在戰鬥區不會在電影中描述般捲起衫袖
‧電影主角James離開基地,走上巴格達街頭,在現實情況下等同自殺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