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心期千劫在」是清初大詞人納蘭容若寫給漢人名士顧良汾的,他答應了顧良汾把他被囚在寧古塔的好友吳兆騫救出來。心期即是期許,答應的意思。宇宙毀滅一次便叫一劫,納蘭是在說,我今天期許了你,宇宙毀滅了一千次我仍然不會忘記的,諾言仍在。
那是康熙時代,滿人仍賤視漢人的,偏是這個正黃旗公子,卻最愛與漢人為友。滿人那時尚算直情真性,未曾沾染漢人惡習,他第一次見到顧良汾便答應他把素未謀面的吳兆騫救出來,可算率性天然。那是件極難做到的事。難上加難的是,吳兆騫正是納蘭自己的父親納蘭明珠把吳兆騫鎖起來的。納蘭明珠是康熙當時最寵信的相國,記得金庸先生說過,那時清廷是有六個相國的,如果不對,便是我記錯了。總之,相國形同宰相,不過不止一個。
把父親鎖起來的人放出去,比把別人鎖起來的人放出去更加難,納蘭容若是個至孝的人,那麼的答應了顧良汾,也許正因為他年紀輕,才二十幾歲。我倒有點質疑顧良汾,怎麼第一次見人便叫人做那麼為難的事。讀過吳向顧求救的詞,亦讀過顧給吳的回詞,寫得很好,但表示有心無力。一遇上這激情盡性的納蘭公子便馬上開口,漢人的確心性有點兒那個。
千方百計擾攘了很多年,吳兆騫終於被釋放了,納蘭容若還請他到自己的府第教孩子讀書,不過吳兆騫做了兩年便病死了。納蘭容若則是好人命短,三十歲便逝世了。但他的「一日心期千劫在」是永遠動人的,縱觀今世,哪有這樣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