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袁慧妍報道】嚴重殘疾人士輪候宿位時間竟逾九年,政府即將推出家居照顧服務試驗計劃,及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先導計劃,但家屬炮轟兩項計劃申請條件諸多限制,私院服務質素又參差。社會工作學者更踢爆私院虐待院友五宗罪,包括亂開鎮靜劑,學者批評新措施只屬「小恩小惠」兼「假選擇」。
嚴重殘疾 輪候九年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討論該兩項計劃,政府指現時有6,500名殘疾人士正輪候住宿照顧服務,逾2,700人為嚴重殘疾人士,當中部份人輪候逾九年。香港肢體弱能人士家長協會副主席何寶貞表示,政府動用1.63億獎券基金,將推出為期三年的家居照顧試驗計劃,受惠者只限屯門區及觀塘區正輪候宿位的540名嚴重殘疾人士,其餘殘疾人士慘被踢出名單。
政府研究推出為期四年的私院買位計劃,會透過發牌制度監管私院質素。何寶貞指出,私院質素參差,有院友「唔知點解」淥傷面及頸部,私院延誤送院治理之餘,又「寫張支票叫家長買補品,叫佢唔好講出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名譽講師黃敬歲表示,接過不少家屬投訴,歸納有五種私院虐待情況,例如職員亂開鎮靜劑;有院友在私院要共用毛巾牙刷,有人更染上皮膚病。
黃敬歲續稱,私院發牌實務守則門檻甚低,殘疾人士只分輕、中、嚴重程度,把智障、肢體傷殘、精神病康復者置於同一院舍;現時有分不同年齡組別院舍,將來卻撤銷,「3至80歲都擺埋一齊」。院舍又毋須強制聘用社工,無視院友精神需要;嚴重殘疾人士宿位的人均面積的規定由8平方米減至6.5平方米,活動空間更擠逼。
黃敬歲補充,現時54間私院,只有6間自願登記成為買位院舍,批評政府提出上述措施均屬「假選擇」,未有深思熟慮制訂長遠支援政策,建議政府盡快展開全港殘疾人士調查,及多諮詢服務使用者及家屬意見。
殘疾人士私營院舍五宗罪
1.亂開鎮靜劑及精神科藥物、派錯藥
2.身體虐待,如無故綁手綁腳
3.衞生環境差,院友要共用毛巾牙刷,有院友感染皮膚病
4.膳食質素差,院友營養不良
5.延誤治療,延誤向院友家屬通報事件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名譽講師黃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