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媽媽 細訴苦況大着肚去會考

未婚媽媽 細訴苦況
大着肚去會考

【本報訊】「我生個屬於自己嘅BB都有罪?」現年19歲的阿雯兩年前未婚生下兒子,放棄學業娛樂,不但得不到初為人母的認同及祝賀,更要承受周遭的壓力,只因她當時是個17歲的年輕媽媽。同是19歲的阿Yan每事以兒子為先,但每次帶着兒子外出,都受盡冷言冷語。年輕媽媽有着青年人及媽媽的矛盾,或許不易理解,但絕對值得你我的尊重和體諒。 記者:梁瑞琼

阿雯回想當年意外懷孕時正要面臨會考,本想墮胎,但男友堅定的決心令她願意「一齊捱」。懷孕初期不見肚,尚可以衣服遮掩上學,會考時則會最後一個離開,以免被同場的同學發現,有苦自己知。
最難受則來自醫院護士的一句說話「如果我個女咁細就生,我都唔知點接受」。當時阿雯剛分娩,身體虛弱,得到的卻不是關心。她每天放工後都會回家照顧兒子,與朋友的聚會次數一減再減,即使今年重考會考,也沒有時間溫習。
同是17歲產子,現時19歲的阿Yan表示,丈夫雖作產子決定,卻只顧打機而不參與育嬰事。一次兒子感染病毒入院,她獨自在醫院承受不安,丈夫仍在遊戲機中心打機;奶奶只關心孫兒情況,卻沒有理會阿Yan的感受。「男人可以好虛無,唔覺佢哋做緊爸爸,就算走在街上,人哋都係話個女嘅,唔會話個男。」

備受冷眼 缺乏支援

她為了照顧兒子,不但沒時間及金錢進修,更受社會冷眼,一次阿Yan帶着兒子,手拿大包小包乘巴士,不但沒有乘客讓座,更對她竊竊私語,「佢哋話我自己都未顧掂自己,就學人生BB,聽到真係好唔開心」。
明愛青少年及社會服務風信子行動一項研究發現,未婚懷孕的年輕媽媽無論在經濟、工作及生活上,均面對不同困難。36名14至21歲年輕媽媽中,13人需獨力照顧嬰兒。大部份受訪者只有中三以下的教育程度,五成正失業。嬰兒雖為她們「重建人生方向」,5人甚至戒除濫藥習慣,但仍有六分一人抗拒當媽媽。
約三分一年輕媽媽表示有了子女後「沒有自由」、「好困身」,甚至有一人後悔產子。浸會大學社工學系助理教授洪雪蓮建議,社會應為年輕媽媽提供醫療、託兒及經濟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