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員於去年東亞運動會中的出色表現贏盡喝采和歡呼。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是取決於各種因素,除技術水平、應付比賽壓力的心理素質和臨場的戰術運用外,傷患亦是大多數運動員要面對的問題,如何在受傷之後得到最快和最有效的治療,每每成為運動員能否繼續比賽及勝負的關鍵。
十字韌帶最難癒合
最常見的運動受傷是發生於肌肉及筋腱等軟組織。一般而言,肌肉因為有大量的血液循環,所以它在受傷後,通常只需三至六周便可復原,康復處理也較簡單,第一周針對止痛消炎,第二及第三周協助運動員恢復活動功能,之後便利用各種輔助運動來強化肌力。
但筋腱或韌帶受傷,因其血液供應量較少,所以康復的速度較慢,其中尤以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最難自然癒合。這韌帶一旦受傷多數需要進行手術移植,及後需接受數個月的物理治療。在整個過程中,除了要讓植入的新組織盡快穩固起來,以發揮其機械保護功能外,更加重要的是要訓練下肢的神經本體感覺,使運動員不會因為失去原來的韌帶神經刺激而使關節反應遲鈍。
撰文: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委員 吳賢發教授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