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年高峰會」 - 容樂其

我的「青年高峰會」 - 容樂其

筆者正是有份籌備二○○六年的青年高峰會議,當年我只是小角一名。
在二○○四年,筆者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教育文憑,有一位教授在課堂中,邀請學生參與「一個年輕人組織」,當時我還未清楚,就「膽粗粗」報名兼開會。
開會之後,我才知道自己參加的組織叫「專上青年論壇」,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下的組織,當年該委員會的主席,是突破機構總幹事蔡元雲。
蔡元雲,人稱「蔡醫」,他是名副其實的醫生,以我所知,他曾行醫五年,然後毅然轉為「醫治人心」,創辦突破機構。我認識蔡醫不算深,他亦可能已經忘記了我,但他對我的影響,卻非常非常大。當時我知道自己很喜歡教書,但卻苦於找教席,我求職心切一時想不開,竟然曾經報考警察,他提醒我:「教育對你來說,是工作(job)?抑或是召命(vocation)?」我恍然大悟,雖然之後都有參與警隊面試,但之後有補習社聘請我,我都選擇薪水低很多的補習社而不做警察,因為我清楚知道,教育是我的召命。

曾以為政府廣開言路

蔡醫經常提醒我們,青年論壇很有意義而且得來不易。年輕人都是人,政府怎能不聆聽、正視、反思年輕人的聲音?當年的特首董建華雖然千夫所指,但仍然肯出席青年之前的青年論壇。當時我認為,既然政府打開言路,我們身為後輩,論述要更加有內涵、有誠意。我猶記得蔡醫「名言」:「contentisking!!!」(當年的戰友見到此句一定會心微笑。)無錯,現在身為社會民主連線副秘書長的我,曾經認為政府真心打開言路,而必恭必敬地參與準備青年論壇的論述。
青年論壇及青年高峰會的目的,是要在制度上要求政府正視年輕人的需要,以前的青年論壇海納百川,不同地區及大專的年輕人,只要肯發表,青年論壇一定容讓發言,不會預先篩選。正是如此,可能缺乏自信的政府慢慢就覺得此組織是「醞釀反對意見」吧!

缺乏主流年輕人論述

在辦了○五年及○六年的專上青年論壇後,蔡醫任滿離開青年事務委員會,繼任人無心(還是受命不要?)再搞,所謂「沒有提即是不存在」,我就沒有再參加青年論壇。近來赫然發現此組織重來,可是獲邀的團體,卻沒有主流的年輕人論述。請問在當今公民社會內的年輕人論述,還有誰比反高鐵青年更鮮明?勿論他們的立場,他們正是鋪陳理據,以理服人,貫徹當年蔡醫「contentisking!!!」的指示,為何他們竟然不被邀請?
雖然政府的統戰味道濃過臭豆腐,但無論如何,參與的年輕人並不應該受指摘,你們和當年的我一樣,一片丹心,相信政府真的會正視他們的研究成果,故此我還是鼓勵參與此高峰會的年輕人,要踴躍發表有水平的論述,倘若有一天你們赫然發現,政府不是「優化與年輕人的溝通」,而是在「撚化年輕人」,請你不要忘記政府是應當正視人民需要的。
容樂其
社會民主連線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