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股市自2月中顯著回穩,個別市場更開始回復年初的正回報,惟主導過去一年升勢的游資氾濫利好因素,已逐漸受到新興經濟體的宏觀調控政策,及成熟經濟體(特別是歐洲)的國家債務等利淡因素所抗衡。
3月為希臘債務問題會否出現突破性發展的關鍵,假如歐盟未能及時妥善處理危機,國債問題勢將蔓延至南歐甚至英國;反之如歐盟或IMF若能挽回市場對國債前景的信心,則在套息交易持續運作下,環球股市仍可望於次季或之前升至年內新高。因此,筆者認為股市正處於十字路口,但長線只要中國經濟保持增長,中港股市仍具投資價值。
以美股道指為例,1月高位10725,為02至08年牛市回吐的50%黃金比率,具關鍵指導作用,美股在未明顯突破9825至10725波段前,港股料受制於約19500至22000,持港股比重偏多的投資者可按上述波段微調比重。
國內召開兩會,市場傳聞紛現,包括溫家寶總理已簽發文件,嚴查金融機構貸款投資股市;市場又預期2月通脹達2.5%,加深加息的憂慮;人民銀行更表示將於適當時候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加息,累本已牛皮的A股下挫。
中央今年微調經濟,特別是針對房產市場推出政策,早已是市場共識。筆者相信中央仍會以經濟增長為首要目標,預期未來會以溫和的力度來推行微調,除非通脹失控,或外圍急劇轉壞(如希臘問題擴散),否則不用過份擔心。
看好內銀資源內需股
近日不少投資者擔心內銀股會受中央的微調措施影響,其實,內銀股早已經歷一輪調整,大部份預測市盈率只有9至10倍,相信集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負面因素已陸續在股價上反映,在反覆市況下,內銀板塊相對更安全。
筆者看好的第二個板塊是資源股,特別是石油、金礦等。國際能源總署(IEA)上月表示,在新興市場的強大需求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量每日約8650萬桶,增長160萬桶,較先前預期多出12萬桶。加上筆者經常提及成熟市場的國債問題,將誘使資金流向沒有破產風險的實物貴金屬及石油,亦利好資源板塊,惟金礦股表現向來反覆,投資前須先了解其波動性。
至於內需板塊,主要受惠於國策帶動,中央一直希望擴大國內消費,如發展農村能有突破性發展,相信將為內需、消費等板塊帶來更大的利好作用。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