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剛剛結束了一周,世界盃就啱啱倒數了100天,都是體壇盛事,都是令人引頸以待的,但當中的高低跌盪,卻大有分別。
馬拉松,可能是少有的一個項目裏參賽者比觀眾多,而這比例只會越來越明顯,若果我們的馬拉松賽事一年比一年提早的話,今年10公里賽事中跑得快那一班,跑完冲埋凉還未天光,又何來打氣的觀眾,但參賽其實不太介意有沒有人捧場。今年儘管說天氣麻麻,但個人觀察賽後的用家反應相當不錯,下年冧莊的很多,原因一可能是今年咁難跑都跑到,有滿足感;二是今年成績不太滿意,下年要再證明自己。
世界盃未開波先興奮
馬拉松一年一度,期待的心情固然喜悅,但其實每一年的那一朝早到達起點,看見萬頭鑽動的熱鬧環境時,心底裏也總是怯怯的想打退堂鼓,而當準備起步時,大會通常都會鼓勵大家舉舉手,倒倒數,這些時候自己都會怕得寧願閉上眼,就是因為越早太興奮,之後的路就越難捱,我選擇麻木地開跑,就好像從雪格裏剛剛拿出來的凍肉一樣,慢慢解凍,慢火烹調。
世界盃就是不同,未開波要先興奮,曾經你若果有機會起程往一個爆滿的大球場途中,隱約聽到球場裏傳來一陣陣歡呼和起哄的聲音時,你會心跳加速,加快腳步,恨不得立刻跳入球場。
這種趕入場的場景,如今只通常出現於紅館吧!世界盃最興奮的一刻,不是在決賽的完結一剎,那聲哨子長響聲是會令很多人落淚的,最興奮的是開波前,人人可以發揮想像力的一刻。
馬拉松,道理上是越跑越難捱的,但當捱過三上和三落的斜路,看到終點時,身體的疲憊也不能阻止嘴邊的笑容,當然也有部份跑手笑中有淚,又過一關。世界盃是聖誕節的話,馬拉松就是復活節,受難之後,可以開心得像上了天堂。
文:馬啟仁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