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擇木而棲,市場資金亦傾向追逐優良資產,新興市場遂成為不少資金的停泊地。無論財政穩健程度、經濟增長速度、勞動人口年輕程度及消費增長動力等多方面,新興市場均遠勝G7國家,近月股市調整,更是投資者把握黃金機會之時。
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形勢正在大洗牌,傳統的G7已不能扛起全球經濟的重任,相反金磚四國(中國、巴西、印度及俄羅斯)牽頭的新興市場,則成為經濟增長的生力軍,以下數點便證明新興市場屬長線投資的優質選擇之一。
三動力跑贏G7
‧經濟增長持續強勁
近20年來,無論是牛市或熊市,新興市場的GDP增長均優於已發展國家。自1992年,環球新興市場的累積經濟增長達130%,相反G7只有38%。今年中國、巴西及俄羅斯預計GDP增長便分別高達9.5%、4.8%及3.2%,而美國及歐元區只有2.7%及1.2%。貝萊德相信,這個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財富增長支持消費
新興市場其中一項武器,是大量的勞動人口及中產階層正在冒升;相反人口老化問題並不嚴重。隨着經濟增長,區內工資亦持續大幅上揚,目前平均年薪賺取5000至2萬美元工資的人口,已高達17億人。另外,在政策刺激下,新興各國的儲蓄率漸漸由高位降低,釋放龐大的消費力,而中國、印度等國家更以內需為未來經濟發展支柱,有利股市發展。
‧估值平吸引資金流
儘管去年取得耀目成績,整個新興市場股市的估值仍然吸引,2010年的預估市盈率只為12倍。另外,新興市場佔全球人口86%、外滙儲備佔全球68%,GDP亦接近全球經濟產出的一半,在世界舞台的角色日趨重要,但只佔全球股市總值約12%。隨着各大指數(如MSCI世界指數)逐漸調高新興國家的比重,長遠來說勢必吸引龐大資金流入。
近日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步伐仍然緩慢,歐洲更飽受債務危機困擾,而新興市場的私人消費及企業市道一直穩步復蘇,但無奈近日亦隨外圍市況一同調整,投資者可把握機會,重新調配自己的投資組合。
新興市場知多啲
美國、日本的負債水平一向為人詬病,希臘、意大利等國近來更相繼陷入債務危機。相反新興市場債務水平極低,無論是國家抑或國民均是儲蓄多、借貸少。俄羅斯及巴西這兩塊金磚,國民按揭佔GDP比率僅2%,完全無法跟大花筒的美國人(72%)及英國人(82%)比擬,印尼甚至有多達三分二人口並無銀行戶口。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