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指,本港去年約有7.5萬名家庭主婦為百萬富婆,邱太亦是其一,手持股票市值逾百萬元,惟她經常短炒當長揸,而且股票數量太多,難於管理。理財專家為她重整股票組合,去蕪存菁,並建議她為退休打算,冀在17年內儲約646.8萬元退休。 記者:余美玉 攝影:梁鑑章
邱先生月入1.5萬元,悉數交予邱太打理,自住單位早已供滿按揭,亦準備好兩個兒子的教育基金,又有買保險,邱太認為一家生活無憂,故投資沒有特定目標。
八成資產買股票風險高
邱太閒來喜歡炒股,手持逾20隻股票,包括不同類別,由大型藍籌如公用、資源、金融保險、電訊股,至二、三線家用產品、機場支援股,儼如一個小型基金倉(表1)。不過部份細價股回報並不理想,「好多隻股都跌穿買入價,但又不甘心蝕放,而且太多隻股票,不知那些可以揸。」
除股票外,還有30萬元存款,計劃增加至股票投資,另月剩2000元,希望專家教路,為財富增值。
輝立理財財富管理部總監施俊威稱,現時邱太生活無憂,但完全未有考慮退休事宜。其夫距離退休年齡不遠,建議二人為退休籌謀。邱先生今年48歲,假設17年後退休,生活費維持現值1.3萬元,每年通脹和投資回報為3%及5%,若二人至少活至80歲,邱先生65歲退休時,需備414.3萬元,才可應付退休生活。
施俊威指出,只要夫婦按建議投資,假設基金、股票及外幣投資回報合乎預期,17年後,邱太可得646.8萬元,足夠退休。
他又指邱太投資缺乏方向,「她有錢就買貨,不計物業,流動資產有8成為股票,過於集中,風險較高。雖然她聲稱自己以長線投資為主,但其實很多是短炒貨。」需重整組合,並以退休為目標。
17年後投資組合估計回報
股票投資金額:$114.2萬 回報:9厘 估計金額:$507.2萬
基金投資金額:月供$2000 回報:9厘 估計金額:$96.5萬
外幣投資金額*:$20萬 回報:3厘 估計金額:$33.1萬
現金投資金額:$10萬 回報:0.01厘 估計金額:$10.0萬
總額:$646.8萬
註:*以澳元計
-個案-
讀者:家庭主婦邱太(44歲)
家庭狀況:丈夫(48歲)、兩名兒子(11及15歲)
家庭月入:1.5萬元
月剩:2000元
資產:現金30萬元、股票市值約114.2萬元、自住物業市值約175萬元
症狀:短炒當長揸
目標:優化投資組合
部份股票宜套現換馬
邱太的股票組合中,有不少股票是聽消息入市,並打算「由細養大」,她指:「好似隻北海集團(701),股價曾升至0.4元以上,但我打算再養大,誰知後來一跌,等極亦未彈回高位。」
注意公司賺錢能力
施俊威表示,不少消息股公司本身賺錢能力不高,「北海便是其一,08年蝕7000多萬元,09年上半年雖轉虧為盈,但僅賺976.8萬元。」
他建議將部份細價股剔出,如高寶綠色(274)、恒芯中國(8046)及北海集團等二、三線股,可待升回買入價或即時沽出。「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利好資源及房地產,SOHO中國(410)及中石油(857)可加碼」,中國動向(3818)亦有前景可增持。
施俊威又指,港燈(006)與大市相關性較中電(002)低,建議換入替代中電,滙控(005)因歐洲信貸危險仍未解決,建議換入同類業務的恒生(011)。
專家估計平均每年9厘回報,17年後得507.2萬元。
月供$2000新興市場基金
邱太曾月供2000元大中華及新興市場基金,早前已變賣基金應急,並暫停供款。施俊威認為,基金回報較股票穩定,加上以平均成本法供款,可降低看錯市風險。因股票已買重香港及中國市場,故基金不宜重複相同地區,建議投資同為高增長的新興市場,如巴西。
買高息貨幣增值
他估計,月供2000元,每年回報約有9厘,17年後可滾存96.5萬元。
施俊威提醒,宜預留半年至1年生活費為應急錢,建議扣起10萬元,餘下20萬元,可買高息貨幣增值。
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表示,「我看好一眾商品貨幣,因相信經濟將逐步回穩。此外,市場更預期澳洲等地年內均會加息,高息貨幣可息價兼賺」,現時中小型銀行的澳元6個月定存息率,可達3厘或以上。
假設邱太買20萬港元等值的澳元,定存利息為3厘,不計滙率變化,17年後利息連本可取回33.1萬元,加上10萬元現金,共有4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