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基因魚可驗出污染物

城大基因魚可驗出污染物

【本報訊】城市大學發明以基因改造一種鹹水及鹹淡水生活的細小鯖囗魚,當魚的肝臟遇到雌激素便會發出螢光綠色,能輕易協助人類找出食物和環境中的這種嚴重污染物,只有3至4微米的鯖囗魚並已確定維港兩處及防曬油中有3種化學品含雌激素。雌激素是全球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長期接觸會導致乳癌、睾丸癌、精子質量差等。城大正為這項發明進行全球註冊專利。
曾發明利用斑馬魚代替老鼠做活體試驗測試技術,兩年前獲國際發明獎項的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鄭淑嫻副教授,昨公佈鯖囗魚的研究成果,她指出,外國有利用淡水鯖囗魚檢測河水及湖水中的雌激素,城大則研究鹹水及鹹淡水鯖囗魚基因改造,可接觸不同濃度的液體,從而擴大檢測範圍至各類食物、飲料及化學物料。
城大成功把鯖囗魚卵殼蛋白基因,與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結合,構建了一個人造基因,並成功轉入鯖囗魚的基因組中。當年幼基因鯖囗魚或魚卵,遇到雌激素或類雌激素,魚肝就會發出螢光綠色。

科學館展覽成果

最近城大又檢測防曬油中普遍使用的3種化學物,證實含雌激素量較多,研究結果已通知政府。城大下一步會利用鯖囗魚重點檢測個人護理用品。香港科學館科訊廊即日至7月11日推出展覽「轉基因魚快速檢測雌激素類污染」,介紹該項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