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英鎊滙價一直處於弱勢,兌港元從十二元多下跌至兌十一元多。一些市場人士更預期英鎊滙價會進一步下跌至更低水平。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英國政府、國民債務深重,總負債比率僅次於日本,政府財赤數額更高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二,比歐盟平均百分之六高得多,比周身債的美國也高一點。單是這樣嚴重的債務危機已逼使英倫銀行要長期維持零息及超寬鬆的貨幣環境,已令英鎊滙價難以擺脫弱勢。
經濟、財政形勢惡劣不過是其中一個病因,更令市場及投資者擔心的是英國政局變得越來越不明朗。今次政局不明朗的根源是白高敦的工黨政府居然民望回升,跟在野保守黨的距離大幅收窄!
根據英國傳媒最近幾天的民調,白高敦的工黨政府民望大幅反彈,從一年前落後二十個百分點到最近只落後兩個百分點(有個別民調顯示落後四到五個百分點)。一年前坐定粒六等工黨自取滅亡的保守黨及黨領袖DavidCameron竟然發覺優勢盡失,未必能重奪國會多數議席,未必能入主唐寧街十號首相府。保守黨未能重奪政權本來只是保守黨自身的問題,對公眾及市場不會有大影響。問題是工黨民望迎頭趕上可能令即將來臨的大選變得非常緊湊,隨時出現兩大黨不過半的政治僵局(即所謂的hungparliament),又或是出現一個只有些微多數的弱勢政府,無法有效推動政策,不斷陷身政治危機、倒台危機中。
對英國這樣一個實行簡單多數票制度的國家來說,兩黨不過半是罕有的情況,因為輕微的民望優勢已足夠令某個政黨多贏幾個議席,領先對手。二次大戰以來,英國只有七四年大選出現過兩黨不過半的情況,最終由工黨的威爾遜組成少數政府執政。只是這個少數政府壽命極短,幾個月後就被迫舉行另一次大選,由工黨以比半數多三席的些微優勢勝出。九二年大選前執政保守黨內鬥嚴重,民望江河日下,不少分析家憂慮國會將重演七四年的歷史。只是到投票一刻,選民還是信不過工黨,還是再給保守黨一個機會,結果保守黨出人意表的保住輕微過半議席。
大選中出現hungparliament或幾乎出現hungparliament最大的問題不僅是短期政局不明朗,不僅是短期政策難有穩定方向,而是意味長達幾年的政治角力及權力重組,而是意味未來幾年英國政府政策將出現忽左忽右的亂局。七四年出現hungparliament後,英國政局一直動盪,兩黨輪流執政,而黨內部更不住有人事更替,令疲弱的英國經濟雪上加霜,無力復蘇。直到七九年戴卓爾夫人上台推動全面改革,引入私有化及放寬管制後,英國經濟才逐步恢復,政局才穩定下來。
九二年大選英國雖避過hungparliament的困局,但由於保守黨政權脆弱,從上台執政開始馬卓安已弱勢畢呈,進退失據,根本無法再推動任何改革或長遠政策。
現時距離大選最多只有三個月(最遲要在六月底大選),工黨民望回升能否維持仍有待觀察。假如真的像現時的民調所說兩黨支持度相距只有兩個百分點,大選後出現政治僵局及弱勢政府的機會將會相當大,而這也意味英國將陷入長期政治經濟混沌中。市場最怕的是混沌不明,長期的不明朗自然令投資者對英鎊充滿戒心了!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