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相識多年的朋友不約而同向我推薦陳冠中先生寫的《盛世》。其中一位是從來不喜歡看小說的跨國企業高層。據說這位先生當年最愛看黑格爾的《小邏輯》,在書的兩旁寫了大量眉批、讀後感,讓身邊的人佩服、仰慕不已。
這位跨國企業高層說,他是一口氣花幾小時看完《盛世》的。看過以後他感到作者很努力想寫一本小說,但書的結構鬆散,結尾的部份尤其突兀,不太像一本小說。要說《盛世》是隨筆式個人觀察也不公平,畢竟作者有相當野心,盡力擺出一個恢宏格局。想來想去實在不知該如何分類。
朋友這個有趣的評價沒有令我對《盛世》失去興趣,反而刺激我盡快把書買來看看。花了五、六小時左右看完這本二百多頁的小說,有點同意他的說法。《盛世》前半部還有點像小說的樣子,下半部特別是危言盛世那幾十頁則變成口水多過茶的時局、政策分析,並且由個別角色一一剖白,一點張力及懸疑性都沒有;情況有點像《殺人犯》這齣電影最後半小時由殺手一五一十為郭富城解謎一樣!
儘管《盛世》在整體佈局上有缺陷,書中很多細節枝葉卻很有趣味,很值得仔細咀嚼,特別是有關「遺忘」這回事的描寫。在《盛世》的中國,甚麼大躍進、文革、六四鎮壓都可以透過清洗電腦資料及封鎖網絡變成不存在;偌大的書城、書店可以找不到楊絳寫的《洗澡》、《我們仨》,職員可以振振有辭的說根本沒有出版過這樣的書。青年的一代看到的是盛世的中國,誰也不願知不願管盛世前的亂世是何種光景;還記得一些事情的中、老年人怕被政府找麻煩,只好裝儍扮懵。就是這樣,歷史、真相被遺忘、被改寫了。
假如世界上真有一個可以令人民「遺忘」的地方,那只能是盛世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