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無分大小,最緊要有心。台東失學賣菜嬸嬸陳樹菊,刻薄自己拚命賺錢,將積蓄都捐出來助學扶貧,善心比捐大錢的富豪有過之而無不及,被美國《福布斯》雜誌亞洲版選為「亞太慈善英雄」之一。
省吃儉用 積蓄扶貧
這是《福布斯》亞洲版第三年選「亞太慈善英雄」,在中、港、台等12個國家和地區各選4人。《福布斯》亞洲版副主編科皮奇說:「他們不一定捐最多錢,我們想點出不同類型的善長,部份是再上榜,但多數是新名字,希望令人留意這48人,鼓勵更多人捐獻。」
59歲的陳樹菊是低下層全情奉獻的典範。她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每日只睡三小時,所有時間都放在菜檔,吃的只是豉油撈飯或腐乳伴飯,最奢侈亦只是一個飯盒分兩餐吃,省下的錢都捐出去。
2004年,她給一個兒童之家和一佛學團體,各捐100萬新台幣(24萬港元),翌年再捐450萬新台幣(109萬港元),給母校台東市仁愛國小起圖書館,傳誦全台灣。她現在計劃儲1,000萬新台幣(240萬港元)成立基金會扶貧。
陳樹菊忘我捐獻,是因為不想有人像她小時那麼窮困。她那時常代父母問人家借錢,借到人人見到她就掉頭走,後來媽媽病死、爸爸和兩個弟弟死於車禍,她小學畢業就賣菜養家,供哥哥大學畢業和弟妹讀完高中,現在無牽無掛就捐錢。她說:「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路透社/台灣《自由時報》
部份上榜慈善英雄
台灣國泰金融控股公司主席 蔡宏圖
2003年捐2.6億新台幣(6,322萬港元)給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建新大樓,去年莫拉克風災中捐1億新台幣(2,432萬港元)賑災
台灣泛太平洋集團總裁 潘思源
去年3月捐1億新台幣(2,340萬港元)給母校國立政治大學,是該校歷來最大筆捐款,並承諾再捐錢給母校建新教學大樓。他還揚言終生會捐23.4億港元做善事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主席 馬雲
去年捐3,900萬港元成立鄉村銀行,以微型信貸方式,給蒙古人及四川地震災民提供小額貸款,助他們創業,改善生活
中國籃球運動員 姚明
去年為美國非牟利組織「野生救援」拍廣告,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鼓勵民眾不要吃魚翅,另外又成立「姚明基金」,救助四川大地震災民
傳媒大亨梅鐸的母親 伊利沙伯(ElisabethMurdoch)
當了澳洲首席善長逾75年,每年捐錢支持逾百慈善團體,亦大力捐助社會、文化、醫學和兒童機構
澳洲首富 福里斯特(AndrewForrest)
設立名為「第一代」的協助原住民就業運動,承諾捐大部份身家和餘生全力投入慈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