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凍結36年的「雪糕仔牌」解凍後,全港已多了25名新雪糕仔,但重新發牌的食物環境衞生署「一啖沙糖一啖屎」,旗下小販管理隊動輒以阻街為由驅趕,有雪糕仔避走人流較少的小街道,生意大跌,有人更已遭檢控。有立法會議員與該署會面後稱,署方承認與前線人員溝通不足,將盡量減少同類事件。 記者:翁煜雄
雪糕仔以往多是「雪糕伯」,但剛獲去年重新發出冰凍甜點流動小販牌照的司徒子聰年僅23歲。今年1月底他在中環推着自己設計的雪糕單車,第一次當雪糕仔時卻遇滑鐵盧,「開工幾個鐘,俾食環署職員查牌10次。」其雪糕車停在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出口,該處本已停有一輛雪糕車多年,一直相安無事,「之前嗰位已經冇做。」
月賺不足一千元
他說小販管理隊認為其雪糕車阻街,「喺呢度每日都可以做到超過100蚊生意。」由於擔心遭檢控,他無奈走到人流較少的天橋底,「一日搵唔到100蚊,扣埋成本,一個月賺唔到1,000蚊。」
在尖沙嘴文化中心附近擺放雪糕電單車的朱先生,去年12月更遭食環署人員檢控,本月中上庭,「佢話我將部電單車放喺行人路,咁唔通叫我停喺馬路賣雪糕?」去年才剛獲牌的他說,每日只有200元收入,僅可餬口:「好過攞綜援囉。」為了生活,他仍在該處擺賣,但已沒遭阻撓,因為立法會議員王國興介入事件。
王國興說跟進事件數月,昨再與一批雪糕仔與食環署助理署長勞月儀開會。他說署方已為小販管理隊人員進行兩次講座,解釋雪糕牌照事宜,避免再有不愉快事件:「咁即之前同前線溝通不足,先搞到咁。」
他說該署澄清雪糕牌照持牌人沒經營「禁區」,但不可阻街,阻街與否依賴前線執法人員專業意見,但日後會先警告才檢控:「但我覺得最好清楚講明乜嘢係阻街。」
去年重發61個牌
牛奶飲品食品業職工會主席張志雄稱,當局去年重新發出61個雪糕仔牌,但迄今只有25人營業,顯示經營困難重重。他又說新雪糕仔易惹附近商舖不滿,部份或向食環署投訴他們「阻街」以洩不滿,故促當局處理投訴時,調查是否合理:「唔好一接投訴就話佢哋阻街。」
「我都唔敢即刻搬返原本個位。」子聰擔心當局上情未必能下達,一旦遭檢控便生計不保。
特稿
「揸雪糕車係夢想」
「細細個已經鍾意食雪糕,揸雪糕車係我嘅夢想。」曾從事飲食業的司徒子聰是香港最年輕的雪糕仔,去年為圓夢想申請雪糕牌,幸運抽中後走到單車舖,找到一輛三輪車改裝成雪糕車,結果不但賣雪糕,更當起旅遊大使:「遊客過嚟問路次數,比我賣嘢食多十倍以上。」
擺位要跟行規
推銷員、貨運工人、午膳後忍不住破戒的減肥OL,走過人多車多的中環街道,看到一輛雪糕車,都如沙漠中看到綠洲,停下來買支甜筒,嚐嚐甜頭再捱世界。子聰最愛為小市民帶來苦中一點甜,因他自小已愛吃雪糕:「最鍾意雪糕電單車,但家好難攞到牌,惟有揸單車。」
雪糕仔也有行規,他說行家之間「擺位」不會太接近,以免惡性競爭,「其實雪糕供應商會知道全港雪糕仔喺邊個位擺檔,會同我哋講邊個位附近冇行家,可以擺。」
一隻小小耳環,令子聰在附近較年長的報攤小販等中較為顯眼,但坦言學歷不高的他並非「玩玩吓」,每天長時間工作外,更滿腹大計:「我希望將來有自己嘅雪糕車車隊。」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