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幾百年前開始,高踭鞋一直都是女性恩物,除可顯出修長美腿外,行路的婀娜姿態亦叫男生迷倒。近期熱爆全球的歌手LadyGaGa,在《BadRomance》MV中便着起老友AlexanderMcQueen設計的10吋高怪獸鞋跳熱舞,有足部矯形師指出這鞋問題多多,若她着不停,一個月後將痛得舉步難行。
記者:王震遠
攝影:梁細權
鳴謝:足科矯形中心足部矯形師黃家豪、PageOne
1吋高波鞋最好
聽過不少女性友人呻慘,又怕穿高踭鞋後小腿肌肉現形,又怕腳痛難耐,但偏偏每月出糧都要進貢給鞋商,由此可見女性天生「愛靚唔愛命」。古有三寸金蓮,今有三吋高踭,聽起來高踭鞋真是罪大惡極,足科矯形中心的足部矯形師黃家豪就指出,雖然高踭鞋的傷害性遠遠比不上古代的紮腳(因令腳掌變形),不過長期穿亦有不少壞處。黃指出:「比起平底鞋,穿高踭鞋會令小腿後筋拉緊,還導致腰痛和膝痛,亦會加重拇趾外翻症狀。若LadyGaGa長期穿這對10吋高踭鞋,估計幾日內便會出現痛症,若長時間穿,前腳掌更有機會發炎,相信一個月後便痛得落不到地。」一對鞋的影響那麼大,所以挑選鞋款時也有學問。「首先應該揀選鞋踭夠硬淨的款式,這才有足夠力量支撐身體重量;若鞋踭太軟,行路時便會出現偏差。鞋踭高度亦很重要,大約半吋至吋半的最可接受,例如鞋底高1吋的波鞋最好,2吋已是極限。」
潮鞋5宗罪
鬼才AlexanderMcQueen的作品一向離經叛道,這款玩嘢味濃的「高踭鞋」足有10吋高,在2010年春夏新裝騷中,原來曾嚇怕了三位模特兒並被拒絕穿上。
天后級鞋匠
一齣《歲月神偷》,成功搶走港人的注意力,還喚起對製鞋老行業的關心。今時今日,大家所買的鞋大都以機製,香港製鞋業更早已式微,現剩下佐敦還有碩果僅存的老鞋匠手製皮鞋。人稱明叔的老鞋匠,入行50多年,為很多明星做過鞋,連容祖兒和楊千嬅開演唱會時穿的鞋,部份亦是出自明叔手;《歲月神偷》中,任達華做鞋的手藝,亦是由明叔親自教授。明叔說他每日可做3隻高踭鞋,每對約千元,比機械造的更精細。客人只要揀好款式和尺碼後,師傅就會以鞋模做鞋,材料有牛皮、鱷魚皮、羊皮、鴕鳥皮及粗牛皮選擇。鞋踭則可選水松、木和膠。「現今很少人用水松做踭,因承托力不強,容易折斷。如果是重量十足的女士,最好揀膠鞋踭,因為中間內藏鋼芯,夠力承托重量。」
第一對高踭男鞋
高踭鞋是潮流服裝的必備配搭,翻看它的歷史,足足跨越七個世紀。據說,高踭鞋的雛形最早在十五世紀面世,當時人們為了方便騎馬,令雙腳能跟腳扣更緊貼,就把鞋踭加高。直到十七世紀,高踭鞋成了法國貴族玩意,代表人物有路易十四,他因不滿自己身材矮小,特別命人訂製4吋高踭鞋,還要把鞋踭塗成紅色,以表尊貴地位,傳聞就是歷史上第一對高踭鞋。十八世紀爆發法國大革命後,高踭鞋等於貴族象徵的觀念才被打破;更由歐洲傳入美國,此後高踭鞋才正式踩上潮流舞台。
高踭歲月
十七世紀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因身材矮小,命鞋匠製造4吋高踭鞋以示尊貴地位。
1610年
當年少見的意大利鞋款,全用白色皮製造,鬆糕底是木製。
1720-30年
以法國粉紅絲綢製造,特點是其重叠的鞋舌,還加上了銀色鞋帶。
1891年
當年的結婚高踭鞋,以白色小羊皮製造,鞋面加了絲綢做的花結。
1955年
以加拿大製紅色高踭鞋,塑膠玻璃做鞋踭,曾在溫哥華的fashionshow內展出。
1977-80年
意大利漆皮高踭鞋,結合凉鞋和高踭鞋款,命為Brown'sItaly。
2007年
Celia話YSL長興的platform高踭鞋,圓頭款,斯文有型格!
2009年
Celia:「RickOwen包腳高踭鞋,鞋頭圓圓的,船踭亦算招牌款。」
2010年
Celia透露今夏凉鞋流行高踭款,Gucci凉鞋似boot,易襯有型,鞋上鐵扣是今年hotitem。
圖片由《TheSeductiveShoeFourCenturiesofFashionFootwear》、《InStepwithFashion200YearsofShoeStyles》提供
國寶級高踭鞋
凡有女人存在的地方,差不多都有高踭鞋出現,但想見識古代高踭鞋款,毋須跑到外地,在香港一樣有機會欣賞到。荷里活廣場特別從台灣「三寸金蓮文物館」,借入過百件珍貴女士鞋履展出,讓大家可一次過見證由明朝至民初的女士鞋業歷史發展。此外更由本地手製鞋師傅駱耀銘重製第一代高踭鞋款樣辦,令最早期的三吋高踭鞋重現眼前。
《高踭.高貴》古今女士鞋履珍藏展
地點: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一樓明星廣場
日期:即日至3月13日
時間:中午1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