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必須盡快清除政制毒瘤 - 盧峯

蘋論:必須盡快清除政制毒瘤 - 盧峯

親中政團及建制派政團果然對五區補選公投運動怕得要命,並用盡各種各樣的方法打擊公投運動,阻礙、阻嚇市民參與。前一階段鋪天蓋地的攻擊、狠批只是前奏;接下來又提出法例限制辭職議員再次參選及威脅否決補選撥款。到特區政府確定正式的補選日期後,親中政團及建制派加強杯葛的力度,不但拒絕派人參選或支持他人參選,甚至連呼籲市民踴躍參與補選投票的議案也不容許,也要堅持否決。
一個有相當民選成份的議會居然否決鼓勵市民參與選舉的議案,一個有相當民選成份的議會居然變相呼籲市民杯葛選舉。這樣的決定只能更清楚反映親中政團及建制派的無理,只能更清楚顯示議會運作特別是分組點票制度的荒謬!
應該看到,民主普選是香港政制長遠發展的基石,是香港政治秩序中最關鍵的一環。所有香港政團、議員都有責任鞏固民主普選制度,都有責任盡量強化政制的民選成份。而要鞏固、強化普選制度,最重要的是鼓勵市民參與選舉過程,鼓勵市民參與投票,讓他們享受當家作主的滋味。偏偏親中政團在今次五區補選公投卻反其道而行,反對選民參與投票,鼓勵市民抵制選舉。這樣做不僅會向市民發出錯誤的訊息,不僅會令市民混淆,對香港政制的長遠發展也是有害無益的。
另一方面,立法會昨天的議決也充份顯示分組點票機制是議會運作的毒瘤,應該盡快取消,以免有關制度繼續扭曲議會的運作及市民的意願。
從歷史上看,當年《基本法》起草時之所以加入分組點票制度是擔心泛民主派一黨獨大,足以左右政府政策甚至主導政策方向。但在中聯辦全力協調輔選下,在改用比例代表制選舉制度後,親中政團及建制派在功能組別及選舉團固然佔絕對優勢,在直選議席也有不少進賬,令立法會內泛民主派政團及議員長期變成少數派。換言之,泛民主派一黨獨大的局面並沒有出現,他們在議會反而長期處於下風。高鐵工程撥款能順利過關,反映的正是這樣的力量對比。既然是這樣,還有甚麼需要再額外設立分組點票這個關卡,令議會常常一事無成,大部份議案都被否決呢?
從原則上來看,分組點票制度只會進一步增加功能組別議員的權力,進一步強化功能組別議員的政治特權。誰都知道,功能組別選舉是小圈子的遊戲,只有少數人可以參與投票,其餘三百多萬選民根本無權選擇,無權參與。這樣的安排本已對一般市民、選民不公平,本已對少數特權人士非常有利,令他們的聲音更響更大。分組點票制度則可以進一步擴大特權分子的聲音,令他們擁有否決大部份市民意見的權力。只要有十六位功能組別議員(總選民人數可能只有數千人)堅持反對,即使九成市民支持某個議員的動議,即使絕大部份市民支持某個議員的提案,有關動議或提案還是逃不脫被否決的命運,還是只能無疾而終。
僅代表數千選民的十多位功能組別議員就能當七百萬市民冇到,就能隨意否決七百萬市民的願望。還有比這更畸形、更不公的投票安排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