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官司扳倒科技巨人

反壟斷官司扳倒科技巨人

創業難,守業更難。科技巨企發迹時,往往憑一兩張賺錢王牌,在市場呼風喚雨,但跟着就纏上反壟斷官司,或者抱殘守缺,適應市場轉變策略出錯,令公司陷入中年危機。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早年王牌是燈泡,壟斷85%市場,1949被法院下令開放專利給其他公司,不過通用在發電、矽膠、飛機引擎等多方面發展,一直茁壯成長。但通用近年在借貸業務吃了甜頭,不斷擴張,到2007年佔全集團收益55%,遇上信貸危機就潰不成軍,至今股價仍只得高峯期四成。
國際商業機器(IBM)昔日是電腦霸主,美國政府1969年展開13年長的反壟斷調查,想把IBM斬件互相競爭,IBM一度請200名律師迎戰,難專注本業,直到大型電腦被個人電腦取代,IBM的電腦霸主地位也讓給了微軟和英特爾(Intel)。
微軟憑視窗作業系統主宰軟件業,1990年代中看不出互聯網冒起大勢,在瀏覽器市場大落後,為急起直追不惜把IE隨視窗免費附送,還以高壓手段逼其他公司打壓網景(Netscape),結果在歐美引起連串反壟斷官司。微軟2000年曾被美國法院判要一分為二,幸好上訴成功,但現在要在歐洲開放瀏覽器選擇。
英特爾同樣經常面對反壟斷指控,去年剛與競爭對手AMD庭外和解,以12.5億美元(97.5億港元)換取對方撤銷壟斷和版權官司,隨即又被美國政府控告,指英特爾用利誘和威脅不給生意等手段,逼各大電腦製造商不用AMD晶片。

微軟籲控Google壟斷

Google雖然只有14年歷史,在企業中算年輕,但Google在互聯網搜尋和網上廣告的高佔有率,也惹來壟斷指控。歐洲委員會上周就披露,正為Google被指逼廣告商接受不公平條件和搜尋結果貶低對手,展開初步調查,更有德國官員指Google正變成「壟斷巨人」,連微軟也鼓吹其他公司投訴Google壟斷。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