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拍拖日」 - 李怡

古時的「拍拖日」 - 李怡

因今年情人節碰上年初一,故昨天元宵節,有不少食肆也推出情人節活動。西洋情人節既耽誤了,就過過中國情人節吧。
元宵是古代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情人節。平日男女授受不親,到元宵這一天就「性解放」了。所謂「性解放」,自與現代觀念不同,只不過是在這一天可以張燈結綵,到處火樹銀花,家家戶戶也開了門禁,放少男少女們外出交交朋友,講講情話而已。元宵一過,作為時計的玉漏銅壺顯示到了翌日的子時,少男少女一年一度的自由也告終。所以宋朝不知是歐陽修還是朱淑真的詞才有:「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因是一年一度的約會,故有「不見去年人」之嘆。
元宵節,街頭巷尾到處點燈,與圓月相輝映,男男女女走上街頭,這風俗最早相信是隋朝開始的。隋煬帝寫有《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詩,中有「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句。這「拍拖日」延至清末,仍有元夜情詩。到西風東漸,男女交往突破限制,不須再藉元夜這一年一度的約會去交結異性了,元宵才漸蛻變成燈節,而情人節之色彩方淡化。
元宵以情人節賦詩詞的,最著名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尤其下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簡直是千古絕唱。
清代董舜民的《元夜踏燈》也滿是情味:「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現代情人,自無法想像當年少女的羞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