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歲月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有情歲月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九年一月十九日羅啟銳到來向同學介紹他導演的《七小福》,其中一幕,七小福(即日後的成龍,洪金寶等人)搭霸王車(舊式雙層巴士),七小福在站長上車前來捉拿他們,在上層巴士爬窗逃走,沿著電燈杆滑至馬路,成功避過被捉命運。同學對此一幕反應至為熱烈,笑聲此起彼落,這是他們想也沒想過的場面,年代不同,雖說場面惹笑,卻反映出那可是個艱辛的歲月,日子不易過的。距離年輕一代(九十後)畢竟屬於又遙又遠的故事了,昔日青少年在艱辛日子成長,吃盡苦頭,仍可引起共鳴。
一年後,羅啟銳的《歲月神偷》要上映了,該片獲得柏林「新世代」組別「最佳電影水晶熊獎」,有關報導,鋪天蓋地而來,一○年二月二十七日的首映禮,因而出現「撲飛」潮,五間戲院,全滿了。
羅啟銳拍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故事年輕主角是在這裡唸書的,他找來一班九十後的同學當臨記,也找來舊生,牧師扮演不同角色。校內也有取景,卻與六十年代邵氏演員秦萍到來拍校園片《歡樂青春》有所不同,與五十年代葛蘭在校內體育館大跳查查的《曼波女郎》,更不一樣。
說的也不光是兩代的故事,八十年代方育平的《父子情》對此課題有深刻的反思,所跨越的年代也較《歲月神偷》更久遠。
說是捕捉那六七十年代,一個貧亦樂的流金歲月,一點不易。處理不好,就會傷感氾濫。幾次接觸(包括○九年在港台與羅啟銳談七十年代的電影,再早一些是九十年代與他及張婉婷談法國留學生的故事(其後張婉婷拍《玻璃之城》),我是相信羅啟銳做足資料搜集功夫,那是他的童年故事,又以親身經歷寫成電影劇本,對兩位演員任達華和吳君如的演技不必擔心,一眾年輕演員李治廷、蔡穎恩、鍾紹圖也清新可喜,但祇看了trailer,不好寫觀後感。
同樣是談成長故事,多年前看的《Summerof42》及《TheLastPictureShow》,那年代的青少年,成長就是成長,與上一代關係不大,不過,對愛情憧憬失落,倒一樣的。
年代相若,在九五年拍攝,改編自王朔《動物兇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說的是文革期間,並沒受政治風波影響的少年,在北京胡同,過的也是一般少年人所過的日子,曬太陽,打架(比對外面的是殘酷武鬥的場面,打架不算什麼了),不讀書(文革期間,書也不用讀了),那成長過程,同樣可引起觀眾共鳴。
《歲月神偷》會不會是粵語片年代苦情戲的延續呢,年代久遠的故事,可以拍,也可以用現代手法來拍。羅啟銳的《七小福》拍出當年小孩跟從北派于師傅學藝過程,艱辛的練習,造就了七小福,往後歲月在表演藝術有一番作為。《歲月神偷》處理的成長故事,貧窮不是問題(那時日子簡單,貧亦樂),是不管年輕的或年長的角色,俱都敵不過病魔折磨,現實人生有著太多真實個案,落到電影場面,經藝術處理,會賺人熱淚的。

沒有看過完整的劇本,沒有看整套電影,不好作出評論。吳君如說「劇本寫得非常細緻,連一對鞋,一條金魚都有仔細形容。」這就足以教吳君如邊看劇本邊流淚了麼。羅啟銳說「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他心愛的情節」,倒是這一句「演員收工之後,各自霸一間舖在裡面睡。」感動了我,要是把拍戲過程拍下來,經過剪輯,該有感人效果,戲外的人情世故,往往更能打動人心。
首映禮請了財爺曾俊華主禮,他該感到高興,來自政府的電影發展基金投資了整部一千二百萬製作費的三成,不過幾百萬,物有所值。財爺派糖,我不用派什麼,是相信到來看戲的,都有攜帶手帕或紙巾,連吳君如都哭,我們的觀眾那會不流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