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國際城市,聚居了來自不同膚色、語言及文化的人種,惟種族差異,往往造成相處誤解與障礙。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柴灣會所推行「社區共融展關懷計劃」,透過一連串多元化的活動,鼓勵不同種族居民融入社區、消除隔膜、促進鄰里守望相助,此計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5萬元。
「佢哋講嘢好大聲、好嘈」、「佢哋成日唔沖涼,身體有陣味」、「新移民攞晒香港人啲福利」、「佢哋嚟香港賺夠錢就走!」這些都是部份香港人對新移民、少數族裔人士的誤解。
各展所長互相學習
近年,柴灣及小西灣區的內地移民及少數族裔居民不斷增加,不少都是低收入家庭,他們感到融入社區不易,「社區共融展關懷計劃」的目的,便是要打破種族誤解與鴻溝。
這天,會所烹飪室內香味撲鼻,逾40名分別來自內地、巴基斯坦及印度的家長及子女齊集,各展所長,烹調家鄉食品,又互相學習製作對方的小吃,有蛋撻、薯蓉、巴基斯坦薄餅、炸雞翼、印度咖喱雞……。
「嘩,好好味呀!究竟點樣整o架?」、「煮咖喱之前,要落七種料醃製……。」、「焗完大火要轉細火,千祈唔好過火。」
儘管參加者有語言和溝通的障礙,但以身體語言「搭夠」,仍可成功交流烹調心得,歡笑聲洋溢烹飪室。
曾太是參加者之一,由內地來港三年,親友不多,藉着活動除擴闊生活圈子,更重要是感受到關懷,「喺呢度識到好多好朋友,大家互相扶持,仲可以同仔女一齊參加,多咗親子機會。」
逾百家庭參與活動
來自巴基斯坦的阿Khan40歲,來港已17年,早在香港扎根,這天一家六口參加活動。他任職保安員,家庭收入不多,「如果一家人去迪士尼好貴,無能力負擔,今次成家人參加呢個計劃,一齊去旅行、燒烤,好開心。」
是項計劃由去年底展開,早前已進行「聖誕共融派對」、「家庭共融郊遊樂」、「今夜星光燦爛」(夜遊尖沙嘴海濱)。
稍後還會舉行「多元文化在香港」(參觀博物館認識本土文化)及「關愛樂同行」(探訪長者及弱勢社群),預計今年五月完成,各項活動共可讓逾100個家庭參與。「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