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希臘遭信貸評級機構警告,若未能妥善控制財赤,其信貸評級最快將在3月再被下調。事件令歐元下跌之外,也為本來已不穩定的環球股市增添變數。筆者認為,如果希臘債務問題未能及時妥善處理,除了其他南歐國家會被拖累之外,財赤同樣高企佔GDP約12%的英國,亦很可能是下一輪受牽連的國家。
從經濟角度來看,希臘GDP只佔歐元區2.5%,歐盟絕對有能力出手相救。不過,早前歐盟向希臘開出的條件卻甚為苛刻,當中特別是要求希臘要在2012年或之前,把財赤由2009年佔GDP的12.7%,大幅削減至3%。
歐盟對希臘嚴苛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各成員國最終都要向各自的選民交代。
早前市場曾一度相信希臘問題將出現轉機,但歐盟未見盡力搶救,加上標普又定下了3月底為「死線」,勢令南歐債務問題持續成為全球焦點。如果希臘問題最終未能妥善處理,問題很可能隨即擴散至南歐甚至英國。
德國、法國、英國及瑞士的金融機構,為南歐國家債務的主要持有人,假如希臘信貸不保,將難免引起連鎖效應。另外,英國早前公佈1月份錄得43億英鎊的財赤,是17年來首次在1月份錄得財赤,英倫銀行同時聲明未來或有需要再次擴大量化寬鬆的額度,暗示英國無論是經濟或發債前景,都似乎有惡化趨勢;擴大量化寬鬆規模,除了是為刺激經濟之外,同時亦是透過印鈔買入自己新發行國家債券的一種手段。
英鎊走勢每下愈況
英國於6月或之前將舉行大選,令人擔心無論其政治或信貸風險都正在拾級上升。自南歐債務問題於2月初再受關注以來,英鎊走勢一直每下愈況,執筆時曾見1.52美元的9個月低位,其上周表現甚至較歐元為差;此外,英鎊兌加元更創下25年以來的新低,正正反映出高財赤、高負債的國家貨幣,大幅跑輸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及儲備的國家貨幣。
從過去6個月的信用違約掉期息差(CDSSpread)來看,希臘的息差擴闊了超過兩倍半,固然是成熟國家之中表現最差的一員,但同期英國、日本及美國的CDS息差也分別擴闊了62%、97%及106%,變幅與其他同受困擾的南歐國家不遑多讓。
背後原因確實值得深思,難道擺在我們面前的所謂希臘信貸問題,只不過是預示未來另一場規模更大、更難處理的貨幣危機?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