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於年初持續表現樂觀,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並於1月11日錄得逾一年的高位。然而,之後投資者擔憂全球復蘇力度、中國為防止部份行業增長過快而採取緊縮政策、希臘債台高築及美國總統奧巴馬建議對美國金融業加大監管及稅收,市場情緒反覆受壓。
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明顯不同,地區間繼續存在差異。新興經濟體系的金融市場復蘇情況理想,當中滙率扮演重要角色。實際上,包括巴西在內的多個新興國家均認為應採取資金控制措施,以減慢貨幣升值的速度及抑制資產泡沫形成,然而並未實行嚴厲措施以抑制大量生產性資金流入。
逐步收回市場過剩的資金以防範資產泡沫,是今年世界各地主要央行的一大課題。自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區內各國積極的政策反應、強勁的資金流入以及公共財政和金融機構大幅改善,意味着亞洲國家有可能遠比美國更早加息。
亞洲區最具動力
我們認為2010年亞洲以及部份其他新興市場的增長將繼續領先全球,動力包括國內需求及區內貿易上升。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是亞洲的一大優勢。中國的崛起正推動亞洲出口增長,例如:南韓12月公佈出口按年增長34%,當中對中國的出口增加94%。根據世界貿易信息服務公司的數據,2009年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透過今年1月1日起實行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亞洲國家與中國的聯繫日益緊密,協定涵蓋的地理區域,人口約為19億。中國亦分別與澳洲、新西蘭、日本、南韓及印度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長期而言,我們對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持樂觀態度,主要因為經濟增長蓬勃、外滙儲備雄厚、自然資源豐富、對已發展市場的依賴性降低、通脹低企及利率偏低。我們認為新興市場處於持續揚升的態勢,而新興市場的宏觀基礎亦屬樂觀。然而,由於新興市場存在波動性,其間極有可能出現整固。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