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雷曼事件爆出銀行與金融機構職員以不良手法誤導顧客,銷售高風險投資產品。被轟監管不力的兩大監管機構聯手補鑊,首次使用「放蛇」招數,招募一批不同背景、年紀的市民,有男有女,有上班族有師奶,將他們訓練成為「密探」,以顧客身份到銀行及金融機構接受投資產品銷售人員的推銷,其間將過程暗中錄音。放蛇密探在半年內會測試700名銷售員的推銷手法,一旦揭發違規行為,有關機構和銷售人員會遭罰款或停牌處分。 記者:呂焯均、陳沛冰
金融管理局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雖然架構龐大,但過去的監管方式因循,收到市民投訴才會主動調查,或循例派員到受監管金融機構查閱文件,聽取銀行的錄音帶。若銀行或基金公司職員在沒有錄音時誤導顧客進行推銷,根本無人會發現。
受到雷曼事件的教訓,金管局與證監會終醒覺要採取主動的監管手段,決定聯手推行密探放蛇計劃,現正招標聘請有經驗的合資格機構負責,中標公司需在今年中開始的半年內,派出密探到有出售投資產品的銀行或基金公司等,以顧客身份試探約700名銷售人員。放蛇目標涉及不同種類和規模,包括大型或中小型銀行。
密探須提供真實個人資料
負責放蛇的包括不同年紀和背景的市民,分別扮演各類別顧客,以試探銷售人員的銷售手法,中標公司負責支薪聘請這批顧客,並訓練所需技巧,包括各類投資產品的基本知識。密探須扮到十足十,要向銷售人員提供真實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免銷售人員懷疑。在整個銷售過程中,密探要暗中錄音,中標公司事後要把錄音完整地交給金管局和證監會。
由於密探需到不同地區工作,為保障人身安全,受僱人員會獲保險保障,包括人身傷亡、財物損失等,每宗事故的最高賠償額達1,000萬元。但放蛇時密探不能進行真正投資,否則要承擔有關開支。中標公司要在年底完成整個計劃,向金管局和證監會提交錄音及最後報告。
違規機構及職員將受處分
兩大監管機構收到報告後,若顯示有違規行為,便會主動調查。除跟進密探的錄音及報告,調查人員又會到銀行審查文件及翻聽銀行方面的錄音。若確定違規,證監會有權對機構和職員罰款及作出譴責,金管局則可施以除牌,取消其銷售資格。在雷曼事件中,金管局曾在一宗完成調查的個案,證實一名銀行女銷售員違規,判罰她停牌,但證監會沒有任何行動。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表示,密探放蛇計劃為期半年,若發現有機構違規銷售投資產品,監管當局會跟進調查。保險業中的人壽保險與投資相連保險,又稱101保險,實質上是百分百投資產品,保險成份只佔1%,涉及投資金額每年達數百億元,但今次放蛇計劃不包括保險業。
未包括保險相連投資產品
發言人解釋,放蛇計劃是由金管局和證監會聯手執行,主要集中於金管局和證監會所監管、代理銷售投資產品的中介機構的銷售手法,包括銀行及基金公司等。兩大監管機構完成今次計劃後,會考慮把計劃延伸至保險相連投資產品的中介機構。
雷曼苦主大聯盟副主席簡浩名指金管局早應該主動放蛇,現在風頭火勢,金管局當然會盡力,但一、兩年後大家淡忘了,金管局未必會繼續採取積極態度,故放蛇行動應該成為長期工作。他又認為金管局應督促銀行加強員工培訓工作,「個職員對產品都唔熟悉,點會幫到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