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難解制度缺陷 - 林和立

「兩會」難解制度缺陷 - 林和立

即將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不會有重要人事變動,但因為今年是「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關鍵年,又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開局年,人大與政協雖無實權,中共高層仍將在此政治大騷就重大議題提升全民的凝聚與動員能力。北京消息透露,兩會的主旋律是「加快轉變」,即加快經濟轉型,包括加快提高工資與擴大社會安全網來安撫咆哮的弱勢社群;在外事方面,加快轉變國際次序,以便拉近中國與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胡溫急於求變

胡溫在兩年半後中共「十八大」便要交班,難怪兩位快六十八歲的老人那麼急於求變。日前胡總在中央黨校演講,五十多次用「加快」兩字來督促幹部要加把勁「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改變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優化城鄉結構等等。溫總更大打民生牌,強調除了把「蛋糕」造大,即鄧小平所謂「發展是硬道理」外,「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云云。
問題是經過三十多年的權貴資本主義,黨政軍以及央企已形成一看似孔武有力但實質上臃腫得寸步難行的龐然怪物。由於中國去年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少西方觀察家開始膜拜「中國模式」,紛紛驚嘆中共「權大好辦事」,不像民主國家因為三權分立互相制衡而降低效率。但從北京最近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與食品安全委員會這兩大舉措看,中共這巨無霸官僚體系其實左支右絀、舉步維艱。
以溫總掛帥的能源委為例,成員包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解放軍總參,以及國務院發改委、外交部與安全部等二十一個黨、政、軍單位的部長級或以上高幹,是中共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機構,表面上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各委員會否互相扯皮,誰也不怕誰而導致誰也不負責?
由第一副總理李克強牽頭的食品安全委員會同樣由十多個部委的頭頭組成,令人懷疑是否國務院個別部門已懶散得潰不成軍,以致事無大小都要採取大堆頭、大卡士,近年北京每遇稍微棘手的事,從打擊炒樓到取締黃色廣告,都習慣成立起碼由八、九個部門高級幹部組成的專案工作組來應對,結果不是賊過興兵便是屢戰屢敗!

保護既得利益

大陸「黨國」部門不能加快變革的主因是要保護既得利益與中共的「永久執政黨」地位。也因此使困擾中國政經幾十年的老大難問題沒法根治。例如由皇親國戚操控的壟斷性企業權力過大、油水過豐;又例如毛澤東時代開始的城鄉二元政策、導致受戶口與其他惡法、惡制度剝削的農民和農民工無法致富等。不幸的是,胡溫既欠前瞻眼光,更缺斷臂之勇。
即使北京在兩會後成立幾個橫跨二十多個部門的「經濟結構轉型委員會」、「國家扶貧均富委員會」,也解決不了中共致命的制度缺陷!

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