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歲月神偷》 - 盧峯

想看《歲月神偷》 - 盧峯

最近看報章訪問才知道著名導演羅啟銳先生童年在深水埗生活,並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及回憶。《歲月神偷》這齣電影就是羅先生對深水埗童年生活的一份紀錄。
我也是數以萬計在深水埗長大的第二代港人(按呂大樂兄的分類),跟羅先生算是老街坊吧!作為一個老街坊,有點不明白的是為甚麼選上上環永利街來重塑六、七十年代的深水埗。撇開其他因素,單單地貌就有很大分別。深水埗區是位於金山及其他丘陵下的一片平原,除了石硤尾有些矮小山坡外,唐樓、洋樓都建在平坦的土地上,絕對找不到港島中、上環那些引人入勝的斜路、橫街、窄巷,更找不到永利街那些建在高台上的唐樓群。大埔道、西洋菜後街(花墟旁邊)倒有一些旺中帶靜、自成一角的樓群,但跟永利街是完全不同風味的。
此外,記憶中深水埗是個紡織、成衣的後勤重地,也是大量山寨廠的落腳地。福華街、福榮街、黃竹街、桂林街以至長沙灣道充斥着「鳳眼、鈕門」的小工場,放着幾台衣車、一卷卷的線為較大的製衣廠加工趕工。還有大堆經營「疋頭」(小時候曾唸成定頭,結果被街坊笑到面黃)、布料的批發商……。要重塑六、七十年代的深水埗,這些商號該是少不了的。還有一點。深水埗是比中、上環更貼近平民大眾、更庶民化的社區。沒有甚麼殖民地建築或情懷,沒有多少老香港,很少碰到「鬼佬」。住在深水埗的好像大多是四九年後從廣東各地來的新移民和他們的子女,所以同鄉會之類的組織特別多。
關於深水埗的回憶還有很多:賣白粥的上海肥婆,只有冷冰冰鐵櫈的北河戲院,零食多多的北河街街市……。還是等看過羅先生的《歲月神偷》後再說多一點吧!
作為老街坊,對這電影有點期待呢!